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提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15页 |
一、诊断标准 | 第9页 |
二、病例标准 | 第9-10页 |
(一)、纳入标准 | 第9页 |
(二)、排除标准 | 第9-10页 |
(三)、中止、剔除标准 | 第10页 |
(四)、脱落标准 | 第10页 |
三、课题临床相关资料 | 第10-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病例分组 | 第11页 |
(二)治疗器具 | 第11页 |
(三)治疗方案 | 第11-12页 |
(四)意外情况的处理 | 第12页 |
(五)使用的量表 | 第12-13页 |
(六)疗效评价标准 | 第13页 |
(七)数据统计 | 第13页 |
五、研究结果 | 第13-15页 |
(一)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 | 第13-14页 |
(二)患者颈交感症状评分比较 | 第14-15页 |
(三)疗程结束后疗效比较 | 第15页 |
讨论 | 第15-25页 |
一、颈性眩晕研究的现实背景 | 第15-16页 |
二、从中医角度论述颈性眩晕 | 第16-17页 |
三、从西医角度论述颈性眩晕 | 第17-22页 |
四、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CV的作用机制 | 第22-23页 |
五、针刀选穴分析 | 第23-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综述 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 第27-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附录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发表论文 | 第39-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