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动压型机械密封端面状态监测及健康评估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26页 |
1.2.1 密封端面参数测量 | 第15-17页 |
1.2.2 信号处理技术 | 第17-21页 |
1.2.3 模式识别技术 | 第21-25页 |
1.2.4 决策级融合技术 | 第25-26页 |
1.3 课题的技术难点 | 第26-27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密封端面状态监测试验 | 第29-39页 |
2.1 密封的工作机理 | 第29-32页 |
2.1.1 密封的基本结构 | 第29-30页 |
2.1.2 密封的流体动压效应 | 第30-31页 |
2.1.3 可行性分析 | 第31-32页 |
2.2 密封端面状态监测试验 | 第32-38页 |
2.2.1 监测信号确定 | 第32-33页 |
2.2.2 传感器选型及安装 | 第33-36页 |
2.2.3 试验方案 | 第36-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试验信号基本特性分析 | 第39-50页 |
3.1 电涡流信号分析 | 第39-43页 |
3.1.1 信号预处理 | 第39-40页 |
3.1.2 密封开启过程的膜厚变化分析 | 第40-41页 |
3.1.3 密封工作中的膜厚变化分析 | 第41-43页 |
3.2 声发射信号分析 | 第43-47页 |
3.2.1 密封开启过程的声发射变化分析 | 第43-45页 |
3.2.2 设备空转时的声发射变化分析 | 第45-46页 |
3.2.3 密封工作中的声发射变化分析 | 第46-47页 |
3.3 振动信号分析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密封开启转速检测 | 第50-74页 |
4.1 GPF算法原理 | 第50-57页 |
4.1.1 PF原理概述 | 第50-53页 |
4.1.2 GPF原理步骤 | 第53-55页 |
4.1.3 GPF算法仿真 | 第55-57页 |
4.2 LS-SVM算法原理 | 第57-62页 |
4.2.1 统计学习理论 | 第57-58页 |
4.2.2 SVM原理概述 | 第58-61页 |
4.2.3 LS-SVM原理概述 | 第61-62页 |
4.3 密封开启转速检测 | 第62-72页 |
4.3.1 GPF信号降噪 | 第63-65页 |
4.3.2 端面摩擦状态特征提取 | 第65-69页 |
4.3.3 基于LS-SVM的端面摩擦状态建模 | 第69-71页 |
4.3.4 密封开启转速检测 | 第71-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密封膜稳定性检测 | 第74-97页 |
5.1 PS-FastICA算法原理 | 第74-81页 |
5.1.1 ICA基本模型 | 第74-75页 |
5.1.2 FastICA原理概述 | 第75-77页 |
5.1.3 PS-FastICA原理步骤 | 第77-78页 |
5.1.4 PS-FastICA算法仿真 | 第78-81页 |
5.2 SVDD-Neg算法原理 | 第81-85页 |
5.2.1 SVDD原理概述 | 第81-83页 |
5.2.2 SVDD-Neg原理概述 | 第83-84页 |
5.2.3 SVDD-Neg算法仿真 | 第84-85页 |
5.3 密封膜稳定性检测 | 第85-95页 |
5.3.1 PS-FastICA弱信号提取 | 第85-88页 |
5.3.2 膜稳定状态特征提取 | 第88-92页 |
5.3.3 基于SVDD-Neg的膜稳定状态建模 | 第92-94页 |
5.3.4 密封膜稳定性检测 | 第94-9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6章 密封端面健康状态评估 | 第97-113页 |
6.1 D-S证据理论方法及改进 | 第97-102页 |
6.1.1 D-S证据理论方法介绍 | 第97-99页 |
6.1.2 D-S证据理论存在问题 | 第99-100页 |
6.1.3 改进的D-S证据融合规则 | 第100-102页 |
6.2 密封端面健康状态评估 | 第102-112页 |
6.2.1 密封的端面磨损形式及健康状态分类 | 第102-103页 |
6.2.2 密封端面健康状态特征提取 | 第103-107页 |
6.2.3 密封端面健康状态评估建模 | 第107-108页 |
6.2.4 基于改进D-S融合规则的决策级融合 | 第108-11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结论 | 第113-117页 |
1 总结 | 第113-114页 |
2 主要创新点 | 第114-115页 |
3 研究展望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