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说通》文学阐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诗经说通》概述 | 第12-26页 |
第一节 沈氏解《诗》方法与《诗经说通》其书 | 第12-18页 |
(一) 沈氏之解《诗》方法 | 第12-15页 |
(二)《诗经说通》其书 | 第15-18页 |
第二节 《诗经说通》的阐释体例 | 第18-26页 |
(一)阐释体例的总体特征 | 第18-20页 |
(二)文学阐释的体例特征 | 第20-22页 |
(三)附录的具体功能 | 第22-26页 |
第二章 《诗经说通》对《诗经》作品抒情性的分析 | 第26-49页 |
第一节 对诗歌情感审美的系统性把握 | 第27-37页 |
(一)以情感体味取代字词训诂 | 第27-29页 |
(二)以抒情分析取代章句疏证 | 第29-32页 |
(三)以诗境涵泳取代义理寻绎 | 第32-37页 |
第二节 对《诗经》作品情感类型的细分 | 第37-44页 |
(一)对“怨”的情感类型细分 | 第37-40页 |
(二)对“思”的情感类型细分 | 第40-41页 |
(三)对“忧”的情感类型细分 | 第41-43页 |
(四)对“悲”的情感类型细分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对《诗经》作品情感运动节奏的分析 | 第44-49页 |
(一)无绪型 | 第45-46页 |
(二)反复型 | 第46-47页 |
(三)递进型 | 第47-49页 |
第三章 《诗经说通》对《诗经》表达技巧的艺术批评 | 第49-70页 |
第一节 对《诗经》结构技巧的分析 | 第49-57页 |
(一)提炼“绝而实连”的篇章主旨 | 第49-52页 |
(二)分析“触而更起”的章句结构 | 第52-57页 |
第二节 对兴体、字法文学功能的拓展 | 第57-62页 |
(一)兴与“反兴” | 第58-59页 |
(二)字法之“微词” | 第59-62页 |
第三节 对《诗经》表现手法的分析 | 第62-70页 |
(一)比喻修辞格 | 第62-64页 |
(二)互文与设问 | 第64-65页 |
(三)夸张与象征 | 第65-67页 |
(四)叙事技巧 | 第67-68页 |
(五)其他表现手法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附录: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