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高层建筑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及其节点有限元分析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应用第10-18页
        1.2.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第10-17页
        1.2.2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应用第17-18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点及存在问题第19-21页
    2.1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点第19页
    2.2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第19-21页
第3章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原理及方法第21-53页
    3.1 概述第21-22页
        3.1.1 Pushover分析的基本思路第21-22页
    3.2 建立Pushover曲线第22-28页
        3.2.1 建立结构模型第22-26页
        3.2.2 确定荷载模型第26-27页
        3.2.3 分析控制第27-28页
    3.3 能力谱方法第28-36页
        3.3.1 建立能力谱和需求谱第29-31页
        3.3.2 需求谱折减第31-34页
        3.3.3 求取性能点第34-35页
        3.3.4 与中国规范反应谱有关的参数转换第35页
        3.3.5 能力评价第35-36页
    3.4 目标位移法第36-39页
    3.5 其他方法及对比第39-43页
        3.5.1 FEMA 440等效线性化第39-41页
        3.5.2 FEMA 440位移修正第41-42页
        3.5.3 方法对比第42-43页
    3.6 Pushover分析注意事项第43-46页
    3.7 Pushover分析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第46-48页
    3.8 静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工程应用第48-52页
        3.8.1 工程概况第48-49页
        3.8.2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后评估第49-52页
    3.9 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梁与柱刚接节点抗震设计的有限元分析第53-63页
    4.1 节点类型第53页
        4.1.1 柱贯通型第53页
        4.1.2 梁贯通型第53页
    4.2 节点设计的抗震要求第53-55页
        4.2.1 改善性能的梁柱连接节点第54-55页
    4.3 四种“减轻震害”的梁柱连接节点的分析第55-62页
        4.3.1 第一类“盖板型”第56-57页
        4.3.2 第二类“侧板型”第57-58页
        4.3.3 第三类“加腋型”第58-60页
        4.3.4 第四类“犬骨型”第60页
        4.3.5 四种节点类型的优缺点分析第60-62页
    4.4 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5.1 结论第63-64页
    5.2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af2通过Wnt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下一篇: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在预测肝癌和肝硬化病理分级及评估肝功能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