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北方半干旱低山区循环农业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杏树台村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9-14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2. 循环农业发展的理论探析 | 第18-28页 |
| ·循环经济的理论体系 | 第18-20页 |
| ·循环农业的理论体系 | 第20-23页 |
| ·与循环农业相关的理论支撑 | 第23-28页 |
| 3. 研究项目区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 | 第28-38页 |
| ·研究区区位 | 第28页 |
| ·自然及土地利用条件 | 第28-32页 |
| ·社会经济及社会基础条件分析 | 第32-35页 |
| ·社会经济与自然条件的不足之处 | 第35-38页 |
| 4. 研究区的循环农业经济模式构建 | 第38-56页 |
| ·确定杏树台村循环农业建设路径 | 第38页 |
| ·板栗主导产业建设 | 第38-40页 |
| ·完善、丰富食用菌生产循环技术 | 第40-42页 |
| ·完善、配套花卉生产资源利用技术 | 第42-43页 |
| ·林禽养殖循环技术试验示范 | 第43页 |
| ·循环农业"三流"分析 | 第43-53页 |
| ·该模式与传统的比较分析 | 第53-56页 |
| 5. 发展循环农业的建议 | 第56-60页 |
| ·大力宣传,编制全市整体规划 | 第56页 |
| ·推广循环农业技术,建立农业示范区 | 第56页 |
| ·改善农业的能源利用结构,整合能源服务体系 | 第56-57页 |
|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配置资源 | 第57页 |
| ·发挥碳汇潜力,加强碳汇研究 | 第57页 |
| ·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研究,加强国际交流 | 第57-58页 |
| ·制定和实施农业减排增汇的生态补偿政策 | 第58-60页 |
| 6. 结论 | 第60-62页 |
| 7. 创新点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加课题 | 第68-70页 |
| 附录 | 第70-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