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6页 |
(一) 相关概念介绍 | 第8页 |
1、进步时代(Progressive Era)和母性主义(Maternalism) | 第8页 |
2、边疆护理站(Frontier Nursing Service) | 第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理论价值 | 第8-9页 |
2、现实意义 | 第9页 |
(三) 国外研究状况综述 | 第9-16页 |
1、关于边疆护理站的通史性论著 | 第9-11页 |
2、传统助产士:取缔vs教育 | 第11-12页 |
3、护士(护理助产士)的去留问题 | 第12页 |
4、玛丽与女性改革主义 | 第12-14页 |
5、护理助产士的概况 | 第14-15页 |
6、创新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玛丽边疆护理站建立的背景 | 第16-19页 |
(一) “护理助产士”(Nurse-Midwife)的由来 | 第16-17页 |
(二) 玛丽生平简介 | 第17-19页 |
二、玛丽边疆护理站的建立与发展 | 第19-36页 |
(一) 筹备酝酿时期:1918-1925 | 第19-23页 |
1、志愿服务法国的战后病患 | 第19-20页 |
2、调查研究美国的母婴现状 | 第20-22页 |
3、走访学习英国的护理机构 | 第22-23页 |
(二) 建立发展初期:1925-1930 | 第23-28页 |
1、资金问题及应对策略 | 第23-25页 |
2、信任危机及化解方法 | 第25-27页 |
3、初期成果 | 第27-28页 |
(三) 艰难困苦阶段:1930-1945 | 第28-32页 |
1、大萧条与大干旱后的困境 | 第28-29页 |
2、筹资方法和宣传手段的改变 | 第29-31页 |
3、降薪、裁员与关停机构 | 第31-32页 |
(四) 战争新生时期:1945-1965 | 第32-36页 |
1、接受政府援助 | 第32页 |
2、创建护理学校 | 第32-33页 |
3、形成独特文化 | 第33-34页 |
4、改变宣传策略 | 第34-36页 |
三、玛丽及边疆护理站的评价 | 第36-43页 |
(一) 现代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第36-39页 |
1、隔绝与开放的矛盾 | 第36-37页 |
2、汽车与马匹的较量 | 第37-38页 |
3、节约成本与扩大规模的冲突 | 第38-39页 |
(二) 边疆护理站的有限成果 | 第39-40页 |
(三) 玛丽的贡献及评价 | 第40-43页 |
1、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 | 第40-41页 |
2、显而易见的阶级偏见 | 第41页 |
3、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