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1页 |
1 佛得角的文化遗产资源 | 第11-20页 |
1.1 地理情况 | 第11-12页 |
1.2 历史概貌 | 第12-13页 |
1.3 佛得角的文化遗产机构设置 | 第13-14页 |
1.4 佛得角的文化遗产资源 | 第14-20页 |
2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形式与原则 | 第20-36页 |
2.1 文化遗产和考古实物的特殊性及其旅游价值的实现 | 第21页 |
2.2 实物资源的展示 | 第21-25页 |
2.2.1 文化遗产解释的原则 | 第22-23页 |
2.2.2 文化遗产解释的各种形式 | 第23-25页 |
2.3 文化遗产保护 | 第25-27页 |
2.4 可持续文化旅游 | 第27-31页 |
2.5 文化遗产开发成为旅游资源的形式 | 第31-36页 |
2.5.1 博物馆展览式 | 第32-33页 |
2.5.2 遗址博物馆 | 第33-34页 |
2.5.3 考古遗址公园式 | 第34页 |
2.5.4 多用途遗迹和赴外展览 | 第34-36页 |
3 辽宁省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状况及对佛得角的借鉴意义 | 第36-55页 |
3.1 宁省简介 | 第36-38页 |
3.2 沈阳故宫博物馆 | 第38-44页 |
3.2.1 解释 | 第40-42页 |
3.2.2 保护和安全 | 第42-43页 |
3.2.3 可持续性 | 第43页 |
3.2.4 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3.3 新乐遗址博物馆 | 第44-49页 |
3.3.1 解释 | 第46-47页 |
3.3.2 保护和安全 | 第47-48页 |
3.3.3 可持续性 | 第48-49页 |
3.4 牛河梁遗址 | 第49-52页 |
3.4.1 展示方式 | 第49-52页 |
3.5 对佛得角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 第52-55页 |
3.5.1 调查、发布全国所有文化遗产资源 | 第52页 |
3.5.2 发挥IIPC的信息化的作用,以搜集更多的资源来进行研究 | 第52-53页 |
3.5.3 推动考古旅游在互联网上的传播 | 第53页 |
3.5.4 文化遗产管理的分权化和区域化 | 第53页 |
3.5.5 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博物馆 | 第53页 |
3.5.6 在博物馆内加强民族文化节日的活动 | 第53页 |
3.5.7 促进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旅游代理商之间的交流 | 第53-54页 |
3.5.8 古城历史中心建立博物馆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