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持久性毒害物质 | 第14-17页 |
1.2.2 有毒有机污染物筛查 | 第17-19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9-2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 第21-33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23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2.1.2 气候特征 | 第21页 |
2.1.3 水系结构 | 第21-22页 |
2.1.4 土地利用格局 | 第22页 |
2.1.5 污染源排放情况 | 第22-23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3-33页 |
2.2.1 沉积物采集 | 第23-25页 |
2.2.2 沉积物常规参数分析方法 | 第25页 |
2.2.3 重金属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2.2.4 多环芳烃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2.2.5 重金属评价方法 | 第29-30页 |
2.2.6 多环芳烃评价方法 | 第30-33页 |
第3章 子牙河平原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 第33-49页 |
3.1 前言 | 第33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3-48页 |
3.2.1 采样点基本理化性质 | 第33-35页 |
3.2.2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总量空间分布特征 | 第35-38页 |
3.2.3 重金属来源分析 | 第38-42页 |
3.2.4 重金属地积累指数评价 | 第42-45页 |
3.2.5 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 第45-4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子牙河平原段沉积物有机污染物筛查 | 第49-61页 |
4.1 前言 | 第49页 |
4.2 有机污染物非目标筛查方法建立 | 第49-55页 |
4.2.1. 分析目标物的选择 | 第49-51页 |
4.2.2 分析程序优化 | 第51-53页 |
4.2.3 有机物分析方法确定 | 第53-55页 |
4.3 子牙河平原段沉积物有机污染物概貌 | 第55-59页 |
4.4 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子牙河平原段沉积物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 第61-74页 |
5.1 前言 | 第61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1-72页 |
5.2.1 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 第61-66页 |
5.2.2 多环芳烃来源分析 | 第66-69页 |
5.2.3 多环芳烃风险评价 | 第69-72页 |
5.3 小结 | 第72-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6.2 创新点与展望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