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创新尝试 | 第13-14页 |
2 文艺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14-24页 |
2.1 简述文艺作品 | 第14-16页 |
2.2 文艺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 | 第16-24页 |
3 文艺作品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 第24-38页 |
3.1 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具有示范引导功能 | 第24-30页 |
3.1.1 直观的艺术形象对青少年具有仿效作用 | 第24-27页 |
3.1.2 生动的艺术形象对青少年具有感染作用 | 第27-29页 |
3.1.3 仿效感染作用有利于青少年自我教育 | 第29-30页 |
3.2 文艺作品传达的精神实质,具有精神陶冶功能 | 第30-33页 |
3.2.1 有助于陶冶青少年的情操 | 第30-31页 |
3.2.2 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精神生活质量 | 第31-32页 |
3.2.3 有助于提高青少年“追美向善”的精神自觉 | 第32-33页 |
3.2.4 有助于深化青少年美育教育的效果 | 第33页 |
3.3 文艺作品的生动意蕴性,具有隐性渗透功能 | 第33-35页 |
3.3.1 文艺作品的校园教育具有隐性渗透功能 | 第34页 |
3.3.2 文艺作品的大众传播具有隐性渗透功能 | 第34-35页 |
3.4 文艺作品的舆论导向性,具有环境优化功能 | 第35-38页 |
3.4.1 优化文化环境 | 第35-36页 |
3.4.2 优化舆论环境 | 第36-38页 |
4 文艺作品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问题 | 第38-42页 |
4.1 低俗娱乐文艺作品阻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 | 第38-39页 |
4.1.1 低俗娱乐化文艺作品导致青少年精神世界的贫瘠 | 第38页 |
4.1.2 低俗娱乐文艺作品导致青少年审美情趣低端化 | 第38-39页 |
4.2 青少年选择文艺作品存在偏差 | 第39-42页 |
4.2.1 青少年选择低俗文艺作品的主观因素 | 第39-40页 |
4.2.2 青少年选择低俗文艺作品的客观因素 | 第40-42页 |
5 文艺作品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 | 第42-48页 |
5.1 保证文艺作品的质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42-44页 |
5.1.1 坚持以正确的文艺理论为指导 | 第42-43页 |
5.1.2 注重文艺工作者自我修养的提升 | 第43-44页 |
5.2 形成多方合力,为青少年选择优秀的文艺作品 | 第44-48页 |
5.2.1 父母正确引导青少年欣赏健康的文艺作品 | 第44-45页 |
5.2.2 教师积极推荐德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文艺作品 | 第45-46页 |
5.2.3 大众媒介以传播正能量的文艺作品为主旋律 | 第46页 |
5.2.4 青少年自觉选择利于自身发展的文艺作品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