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概述 | 第10-13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 | 第10-11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 | 第11-12页 |
1.2.3 锂离子电池特点 | 第12-13页 |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概述 | 第13-17页 |
1.3.1 碳材料 | 第14-16页 |
1.3.2 硅基材料 | 第16页 |
1.3.3 锡基材料 | 第16页 |
1.3.4 钛基材料 | 第16-17页 |
1.3.5 过渡金属氧化物 | 第17页 |
1.4 过渡金属氧化物锂离子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4.1 制备不同形貌纳米结构材料 | 第18页 |
1.4.2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8-19页 |
1.5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及表征测试方法 | 第21-27页 |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21-22页 |
2.1.1实验药品 | 第21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2 材料表征 | 第22-24页 |
2.2.1 扫面电子显微镜(SEM) | 第22页 |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2-23页 |
2.2.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3页 |
2.2.4 拉曼光谱(Raman) | 第23页 |
2.2.5 热重分析(TGA) | 第23页 |
2.2.6 比表面积(BET)和孔径分布测试 | 第23-24页 |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4-27页 |
2.3.1 电极的制备 | 第24页 |
2.3.2 电池的组装 | 第24-25页 |
2.3.3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25页 |
2.3.4 循环伏安测试(CV) | 第25页 |
2.3.5 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EIS)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碳包囊纳米尺度γ-Fe_2O_3粒子及储锂性能研究 | 第27-37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3.3.1 结构表征 | 第28-32页 |
3.3.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2-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碳包囊金属钴及氧化钴复合材料及储锂性能研究 | 第37-45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4.3.1 结构表征 | 第37-39页 |
4.3.2 电化学性能 | 第39-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7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