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1.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 第12-13页 |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3-17页 |
1.2.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 | 第13-16页 |
1.2.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1.3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 | 第17-19页 |
1.3.1 短路电流 | 第18页 |
1.3.2 开路电压 | 第18页 |
1.3.3 填充因子 | 第18页 |
1.3.4 能量转换效率 | 第18-19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9-20页 |
2 纳米金在PTB7:PC_(71)BM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20-32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4页 |
2.2.1 不同尺寸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2 PTB7:PC_(71)BM太阳能电池制备过程 | 第22-23页 |
2.2.3 金纳米粒子应用于PTB7:PC_(71)BM太阳能电池 | 第23-24页 |
2.3 金纳米粒子的表征与测试 | 第24-27页 |
2.3.1 三种金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 | 第24-25页 |
2.3.2 金的负载表征 | 第25-2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7-31页 |
2.4.1 不同粒径金纳米粒子在PTB7:PC_(71)BM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27-30页 |
2.4.2 添加PVP的金纳米粒子在PTB7:PC_(71)BM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2.5 小结 | 第31-32页 |
3 SiO_2、SiO_2 @Au及Au@SiO_2的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32-43页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3.2.1 二氧化硅的制备 | 第33页 |
3.2.2 SiO_2@Au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3 Au@SiO_2的制备 | 第34-35页 |
3.2.4 SiO_2、SiO_2 @Au及Au@SiO_2应用于PTB7:PC_(71)BM太阳能电池 | 第35页 |
3.3 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 第35-39页 |
3.3.1 二氧化硅的表征 | 第35页 |
3.3.2 SiO_2@Au的表征 | 第35-36页 |
3.3.3 Au@SiO_2的表征 | 第36-38页 |
3.3.4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Scattering,SERS)表征 | 第38-39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9-42页 |
3.4.1 纳米二氧化硅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2 SiO_2@Au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3 Au@SiO_2应用到电池中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3.5 小结 | 第42-43页 |
4 石墨烯及量子点石墨烯在PTB7:PC_(71)BM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与研究 | 第43-52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4.2.1 超声法制备石墨烯溶液 | 第44页 |
4.2.2 量子点石墨烯的制备 | 第44-45页 |
4.2.3 不同浓度的石墨烯在PTB7:PC_(71)BM电池中的应用探索 | 第45页 |
4.2.4 GQDs在PTB7:PC_(71)BM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45页 |
4.3 石墨烯以及量子点的测试及表征 | 第45-47页 |
4.3.1 不同溶剂的石墨烯溶液荧光发光图 | 第45-46页 |
4.3.2 量子点石墨烯的表征 | 第46-47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7-51页 |
4.4.1 不同含量石墨烯加入活性层中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4.4.2 GQDs掺杂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3 Au NPs和GQDs共掺杂在ZnO电子传输层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4.5 小结 | 第51-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5.1 结论 | 第52页 |
5.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录A | 第58-59页 |
作者简历 | 第59-6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