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基于贝叶斯的质谱数据分析方法

论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背景介绍第12-23页
   ·引言第12页
   ·蛋白质组学第12-14页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的技术手段第14-16页
     ·双向凝胶电泳第14-15页
     ·串联质谱技术第15-16页
     ·蛋白质芯片第16页
   ·蛋白质组学的未来趋势第16页
   ·贝叶斯方法简介第16-23页
     ·贝叶斯的起源第17页
     ·贝叶斯方法简述第17-20页
     ·贝叶斯的计算方法第20-21页
     ·贝叶斯方法在生物信息学中应用第21-23页
第二章 :蛋白质质谱分析流程第23-31页
   ·蛋白质质谱中应用的主要技术第23-27页
     ·酶切第23-24页
     ·色谱技术第24页
     ·离子化的方法第24-26页
     ·裂解技术第26-27页
   ·质谱的种类第27-29页
     ·单独质谱第27-28页
     ·质谱联用第28-29页
   ·蛋白质质谱分析的主要应用第29-31页
     ·蛋白质的定性分析第29-30页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第30-31页
第三章 :目前主要的质谱分析软件以及算法第31-50页
   ·蛋白质定性分析算法第31-42页
     ·搜索数据库算法第32-39页
     ·重测序算法第39-41页
     ·重测序和搜索数据库的方法相结合第41-42页
   ·定量分析算法第42-45页
     ·基于荧光标记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第42-43页
     ·同位素标记方法第43-44页
     ·无标记定量技术第44-45页
     ·蛋白质芯片技术第45页
   ·寻找翻译后修饰算法第45-50页
     ·基于蛋白质位置特异性权重矩阵第46页
     ·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第46-47页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第47-48页
     ·基于质谱联配的方法第48-50页
第四章 :基于机器学习和贝叶斯方法的蛋白质鉴定算法第50-64页
   ·选用的方法第50-56页
     ·分类器算法第50-56页
     ·朴素贝叶斯第56页
   ·算法流程及结果第56-64页
     ·训练数据第57页
     ·挑选特征训练分类器第57页
     ·分布拟合以及贝叶斯计算第57-58页
     ·结果对比第58-64页
第五章 :基于聚类分析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识别算法第64-77页
   ·常见的翻译后修饰的种类以及功能第64-65页
   ·聚类方法简介第65-72页
     ·距离的定义第65-67页
     ·常用聚类算法第67-69页
     ·未知类数目时确定类数目的一些方法第69-72页
   ·算法流程第72-74页
     ·算法基本流程第72页
     ·特征的选取第72-73页
     ·计算距离的方法第73页
     ·新数据的聚类分析和翻译后修饰预测第73-74页
   ·实验结果第74-77页
     ·阴阳极数据的生成第74页
     ·计算投影方向第74-75页
     ·结果第75-77页
第六章 :人类蛋白质组数据分析第77-86页
   ·数据来源第77页
   ·TPP鉴定结果第77-86页
     ·TPP的分析流程第77-78页
     ·鉴定到的蛋白质第78-81页
     ·蛋白质表达的分析第81-86页
第七章 :基于云计算的蛋白质质谱数据分析第86-91页
   ·云计算框架简介第86-89页
     ·Google File System(GFS)第87页
     ·MapReduce第87-88页
     ·BigTable第88-89页
     ·Hadoop和Mahout第89页
   ·基于云计算的质谱分析策略第89-91页
第八章 :结论第91-92页
附录第92-111页
 附录1:各种离散分布的先验分布以及先验和后验的超参数第92-93页
 附录2:各种连续分布的先验分布以及先验和后验的超参数第93-95页
 附录3:常见的20种氨基酸第95-96页
 附录4:13组数据对应质谱分批数据和文章第96-97页
 附录5:13组数据的平台详细信息第97-98页
 附录6:31组实验对应的序列标签第98-99页
 附录7:62组实验对应的序列标签第99-100页
 附录8:Native Method下的重合度(坐标见附录6)第100-101页
 附录9:Native Method下的Heatmap(坐标见附录6)第101-102页
 附录10:Native和K-score混合下的重合度(坐标见附录7)第102-103页
 附录11:Native和K-score混合下的Heatmap(坐标见附录7)第103-104页
 附录12:18种蛋白的混合成分第104-105页
 附录13:Hadoop家族主要子项目第105-106页
 附录14:TPP中包含的软件第106-107页
 附录15:各组实验检测蛋白的相似得分的图,罚值为相似性得分大于0.8,中间方形内节点的度数大于5,外圈的则小于等于5第107-108页
 附录16:各组实验检测蛋白的相似得分的图,罚值为相似性得分大于0.7,中间方形内节点的度数大于12,外圈的则小于等于12第108-109页
 附录17:各组实验检测蛋白的相似得分的图,罚值为相似性得分大于0.6,中间方形内节点的度数大于17,外圈的则小于等于17第109-110页
 附录18: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相关的学术论文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7页
后记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糖皮质激素引起神经损伤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寡突胶质细胞发育过程的基因调控网络构建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