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角度、对象及方法 | 第12-14页 |
二、新闻发言人概述 | 第14-20页 |
(一)相关概念阐述 | 第14-17页 |
(二)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第17-20页 |
三、新闻发言人傅莹的语言素养 | 第20-34页 |
(一)语言面貌 | 第20-26页 |
(二)表达策略 | 第26-31页 |
(三)语言风格 | 第31-34页 |
四、基于傅莹的语言素养看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传播学理论水平 | 第34-37页 |
(一)有效沟通是新闻发言人的职业行为目的 | 第34-35页 |
(二)“人文关怀”是新闻发言人发布信息的核心原则 | 第35页 |
(三)做好对新闻发布信息的“把关人”是基本前提 | 第35-36页 |
(四)以“受众为中心”是提升新闻信息发布效果的关键 | 第36页 |
(五)“参与互动”是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发言人的重要态度 | 第36-37页 |
五、从传播效果看傅莹对新闻发言人的启示 | 第37-40页 |
(一)形成具有个人特点、有一定创新性的语言风格 | 第37页 |
(二)重视受众,因情而异地“刷新”态度是基本要求 | 第37-38页 |
(三)具有较高传播学理论水平是必要条件 | 第38-39页 |
(四)全面提升自身整体修养是根本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