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绪论 | 第12-15页 |
|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2页 |
| 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 3.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14-15页 |
| 第1章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图形设计 | 第15-23页 |
| 1.1 关于新媒体 | 第15-18页 |
| 1.1.1 新媒体的概念 | 第15-16页 |
| 1.1.2 新媒体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 第16-18页 |
| 1.2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图形设计 | 第18-23页 |
| 1.2.1 关于图形设计 | 第18-19页 |
| 1.2.2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图形设计的发展与变革 | 第19-21页 |
| 1.2.3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图形设计的动态化趋势 | 第21-23页 |
| 第2章 关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图形设计动态化 | 第23-34页 |
| 2.1 关于图形设计动态化的相关概念 | 第23-27页 |
| 2.1.1 关于"动态化" | 第23-24页 |
| 2.1.2 图形设计动态化的界定 | 第24页 |
| 2.1.3 图形设计动态化的成因 | 第24-27页 |
| 2.2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图形设计动态化的实现形式 | 第27-34页 |
| 2.2.1 图形设计动态化的视觉表达——平面张力图形 | 第27-29页 |
| 2.2.2 图形设计动态化的新媒介表现——数字动态图形 | 第29-33页 |
| 2.2.3 两种动态化实现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 第33-34页 |
| 第3章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图形设计动态化表现方式 | 第34-54页 |
| 3.1 平面张力图形的动态化表现方式 | 第34-45页 |
| 3.1.1 平面张力图形的视觉表现方式 | 第35-43页 |
| 3.1.2 平面张力图形的心理表现方式 | 第43-45页 |
| 3.2 数字动态图形设计的动态化表现方式 | 第45-54页 |
| 3.2.1 基于空间的表现方式 | 第45-50页 |
| 3.2.2 基于时间的表现方式 | 第50-52页 |
| 3.2.3 基于色彩的表现方式 | 第52-54页 |
| 第4章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图形设计动态化的表现特征和价值体现 | 第54-57页 |
| 4.1 图形设计动态化的表现特征 | 第54页 |
| 4.1.1 同一性——"万变不离其宗" | 第54页 |
| 4.1.2 灵活性——"多变而和谐" | 第54页 |
| 4.2 图形设计动态化的价值体现 | 第54-57页 |
| 4.2.1 实用价值 | 第54-55页 |
| 4.2.2 审美价值 | 第55-57页 |
| 第5章 图形设计动态化在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 第57-64页 |
| 5.1 标志设计中图形的动态化 | 第57-58页 |
| 5.2 海报设计中图形的动态化 | 第58-60页 |
| 5.3 互联网banner设计中图形的动态化 | 第60-62页 |
| 5.4 互联网icon设计中图形的动态化 | 第62-64页 |
| 第6章 图形设计动态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第64-68页 |
| 6.1 图形设计动态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第64页 |
| 6.2 动态化图形设计发展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 | 第64-68页 |
| 6.2.1 适度原则——动静结合 | 第64-65页 |
| 6.2.2 创意元素 | 第65页 |
| 6.2.3 情感性 | 第65页 |
| 6.2.4 互动性 | 第65-66页 |
| 6.2.5 地域本土化 | 第66-68页 |
| 结语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