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0.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0.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0.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0.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0.3 研究的内容 | 第13页 |
0.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0.4.1 研究的思路 | 第13-14页 |
0.4.2 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0.5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第14-16页 |
0.5.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0.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1.1 服务贸易概述 | 第16-18页 |
1.1.1 服务贸易内涵 | 第16页 |
1.1.2 服务贸易的分类 | 第16-17页 |
1.1.3 服务贸易的统计方法 | 第17-18页 |
1.2 服务贸易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1.2.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8页 |
1.2.2 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18-19页 |
1.2.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第19-21页 |
2 美印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 第21-32页 |
2.1 美印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 第21-27页 |
2.1.1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 第21-25页 |
2.1.2 印度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2.2 美印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 第27-32页 |
2.2.1 美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 第27-29页 |
2.2.2 印度服务贸易竞争力 | 第29-32页 |
3 静态衡量指标下美印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比较分析 | 第32-39页 |
3.1 静态衡量指标的选取及计算方法 | 第32页 |
3.2 美印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比较 | 第32-39页 |
3.2.1 美国各类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 | 第32-34页 |
3.2.2 印度各类服务产业内贸易指数 | 第34-36页 |
3.2.3 美印产业内贸易指数衡量结果对比分析 | 第36-39页 |
4 动态衡量指标下美印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比较分析 | 第39-49页 |
4.1 动态衡量指标的选取及计算方法 | 第39-40页 |
4.1.1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 | 第39页 |
4.1.2 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 | 第39-40页 |
4.2 美印服务业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指数) | 第40-45页 |
4.2.1美 国服务业MIIT指数 | 第40-42页 |
4.2.2 印度服务业MIIT指数 | 第42-44页 |
4.2.3 美印服务业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指数)对比 | 第44-45页 |
4.3 美印服务业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 | 第45-49页 |
4.3.1 美印服务业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HIIT指数) | 第45-46页 |
4.3.2 美印服务业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VIIT指数) | 第46-49页 |
5 启示 | 第49-53页 |
5.1 进一步有序提升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 | 第49-50页 |
5.2 局部实施规模经济战略,促进产业内贸易结构优化 | 第50-51页 |
5.3 注重技术创新,促进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 第51页 |
5.4 重视对外投资,参与世界各国的产业分工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