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基于新浪微博签到的京津冀城市群居民活动时空特征及范围划界初探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城市群研究综述第11-17页
        1.2.1 城市群概念研究第11-13页
        1.2.2 城市(群)活动空间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3 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研究第15-17页
    1.3 相关概念第17-18页
        1.3.1 信息通信技术(ICTs)第17-18页
        1.3.2 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s,简称LBS)第18页
        1.3.3 签到(Check-In)第18页
        1.3.4 活动空间(Activity space)第18页
        1.3.5 都市圈(Metropolitan circle)第18页
        1.3.6 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第18页
    1.4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 本文创新点第19-21页
第二章 数据概况和研究方法第21-28页
    2.1 研究区域和数据概述第21-23页
        2.1.1 研究区域概况第21页
        2.1.2 数据概述第21-23页
    2.2 研究方法第23-27页
        2.2.1 数理统计法第23页
        2.2.2 头/尾划分方法(Head/tail breaks)第23-24页
        2.2.3 指标法第24-27页
    2.3 技术路线第27-28页
第三章 居民活动的时空间分析第28-40页
    3.1 居民活动时间规律第28-32页
        3.1.1 居民活动总体时间规律第28-31页
        3.1.2 节假日居民活动时间规律第31-32页
    3.2 居民活动空间规律第32-38页
        3.2.1 居民活动总体空间规律第32-33页
        3.2.2 居民活动空间变化规律——以北京为例第33-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京津冀城市群居民活动范围划界第40-64页
    4.1 居民活动联系强度分析第40-46页
        4.1.1 以北京为核心的区域活动联系第41-42页
        4.1.2 以天津为核心的区域活动联系第42-43页
        4.1.3 以石家庄为核心的区域活动联系第43-44页
        4.1.4 以保定为核心的区域活动联系第44-45页
        4.1.5 以唐山为核心的区域活动联系第45-46页
    4.2 活动规模空间差异分析第46-47页
    4.3 活动强度空间差异分析第47-48页
    4.4 活动集聚程度分析第48-56页
        4.4.1 区域活动中心第48-53页
        4.4.2 区域活动组团第53-56页
    4.5 居民活动空间范围界定第56-61页
        4.5.1 都市圈活动边界划定第56-60页
        4.5.2 京津冀城市群居民活动空间边界划定第60-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7页
    5.1 结论第64-65页
    5.2 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县域粮食产量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变化分析
下一篇:基于用地竞争力评价的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