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植物化学保护理论论文

雷公藤次碱和吉碱对粘虫肌肉组织结构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4页
    1.1 昆虫的肌肉系统第11-13页
        1.1.1 昆虫肌肉的组织结构第11-12页
        1.1.2 昆虫肌肉的类型第12-13页
    1.2 昆虫的肌肉组织分布第13-15页
        1.2.1 昆虫体壁的结构与功能第13-14页
        1.2.2 昆虫肌肉与体壁的连接方式第14-15页
    1.3 昆虫肌肉收缩的机制、能源和调控第15页
        1.3.1 肌肉收缩的机理第15页
        1.3.2 肌肉收缩的能源第15页
        1.3.3 肌肉收缩的调控第15页
    1.4 昆虫组织学研究及显微图像计算机分析摄影第15-17页
        1.4.1 昆虫组织石蜡切片技术第16页
        1.4.2 显微图像计算机分析摄影第16-17页
    1.5 昆虫超微结构研究及电子显微镜摄影第17-18页
        1.5.1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与超薄切片制作第17-18页
        1.5.2 电子显微镜摄影第18页
    1.6 杀虫剂对昆虫肌肉系统影响研究进展第18-21页
        1.6.1 肌肉毒剂潜在靶标第18-19页
        1.6.2 双酰胺类杀虫剂第19-21页
    1.7 雷公藤生物碱杀虫作用研究进展第21-22页
        1.7.1 雷公藤生物碱及杀虫活性研究第21-22页
        1.7.2 雷公藤生物碱的杀虫作用机理第22页
    1.8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研究思路第22-23页
    1.9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4-29页
    2.1 供试材料第24页
        2.1.1 供试药剂第24页
        2.1.2 供试昆虫第24页
        2.1.3 主要化学试剂第24页
        2.1.4 主要仪器设备第24页
    2.2 试验方法第24-28页
        2.2.1 胃毒活性测定方法第24-25页
        2.2.2 致毒症状观察方法第25页
        2.2.3 石蜡切片制备和显微摄影第25-27页
        2.2.4 超薄切片制备和电子显微摄影第27-28页
    2.3 数据处理方法第28-29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9-69页
    3.1 两种雷公藤生物碱对粘虫的胃毒毒力测定结果第29-30页
    3.2 两种雷公藤生物碱对粘虫的致毒症状描述第30-38页
        3.2.1 雷公藤次碱对粘虫的致毒症状第30-32页
        3.2.2 雷公藤吉碱对粘虫的致毒症状观察第32-35页
        3.2.3 氯虫苯甲酰胺对粘虫的致毒症状第35-38页
    3.3 两种雷公藤生物碱对粘虫肌肉组织结构影响结果第38-50页
        3.3.1 雷公藤次碱对粘虫肌肉组织结构的影响第38-42页
        3.3.2 雷公藤吉碱对粘虫肌肉组织结构的影响第42-46页
        3.3.3 氯虫苯甲酰胺对粘虫肌肉组织结构的影响第46-50页
    3.4 两种雷公藤生物碱对粘虫肌肉组织超微结构影响结果第50-69页
        3.4.1 雷公藤次碱对粘虫肌肉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第50-56页
        3.4.2 雷公藤吉碱对粘虫肌肉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第56-62页
        3.4.3 氯虫苯甲酰胺对粘虫肌肉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第62-69页
第四章 问题与讨论第69-72页
    4.1 雷公藤次碱对粘虫的毒力明显高于雷公藤吉碱第69页
    4.2 两种雷公藤生物碱引起的典型致毒症状为试虫麻痹瘫软第69-70页
    4.3 两种雷公藤生物碱的作用部位可能位于昆虫的肌肉系统第70页
    4.4 两种雷公藤生物碱的分子靶标一致,但可能与氯虫苯甲酰胺不同第70-71页
    4.5 雷公藤生物碱作用机理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71-72页
第五章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缩略词第78-79页
致谢第79-81页
作者简介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介体条沙叶蝉内小麦蓝矮植原体的免疫荧光标记
下一篇:一株对桃蚜具有高致病性的丝状真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