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6页 |
第一节 多孔配位聚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4-28页 |
·多孔配位聚合物的概念 | 第14-16页 |
·多孔配位聚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6-28页 |
第二节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28页 |
·配位聚合物的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9-32页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29-31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成果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第二章 过渡金属与大尺寸配体构筑多孔配位聚合物 | 第36-73页 |
第一节 配合物[Co(H_2L_1)_2(CH_3COO)_2](1)的合成与表征 | 第37-48页 |
·配体1,4-di-(1H-imidazol-4-yl)-benzene的合成 | 第37-41页 |
·合成原料 | 第41页 |
·配合物1的合成方法 | 第41页 |
·配合物1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41-44页 |
·配合物1的基本表征 | 第44-46页 |
·配合物1的吸附性质的研究 | 第46-47页 |
·配合物1的磁学性质的研究 | 第47-48页 |
第二节 配合物[Zn_3(L_2~(3-))_2(DMF)(H_2O)_2·5DMF·3H_2O](2)的合成与表征 | 第48-55页 |
·配体4,4',4"-[1,3,5-benzenetriyltris(carbonylimino)]trisbenzoic acid的合成 | 第48页 |
·合成原料 | 第48-49页 |
·配合物2的合成方法 | 第49页 |
·配合物2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49-52页 |
·配合物2的基本表征 | 第52-54页 |
·配合物2的光致发光性质的研究 | 第54-55页 |
第三节 配合物[(Zn_4O)_2(L_2~(3-))_4(DMF)_2(H_2O)_3·xGuest](3)的合成与表征 | 第55-61页 |
·合成原料 | 第55页 |
·配合物3的合成方法 | 第55页 |
·配合物3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55-58页 |
·配合物3的基本表征 | 第58-60页 |
·配合物3的光致发光性质的研究 | 第60-61页 |
第四节 配合物[Zn(HL_2~(2-))(Py)(DMF)·DMF](4)的合成与表征 | 第61-70页 |
·合成原料 | 第61页 |
·配合物4的合成方法 | 第61页 |
·配合物4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61-63页 |
·配合物4的基本表征 | 第63-65页 |
·配合物4的光致发光性质的研究 | 第65-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第三章 高配位碱土金属与有机配体构筑多孔配位聚合物 | 第73-117页 |
第一节 含高配位金属簇配合物[Mg_3(PDC~(2-))_3(DMF)_3·DMF](5)的合成与表征 | 第74-82页 |
·合成原料 | 第74页 |
·配合物5的合成方法 | 第74页 |
·配合物5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74-78页 |
·配合物5的基本表征 | 第78-81页 |
·配合物5的吸附性质的研究 | 第81-82页 |
第二节 含手性金属氧链配合物[Sr(TPTA~(2-))(DMF)](6)的合成与表征 | 第82-87页 |
·合成原料 | 第82页 |
·配合物6的合成方法 | 第82-83页 |
·配合物6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83-84页 |
·配合物6的基本表征 | 第84-86页 |
·配合物6的光致发光性质的研究 | 第86-87页 |
第三节 两个含金属氧链的配合物7和8的合成与表征 | 第87-94页 |
·合成原料 | 第87页 |
·配合物7和8的合成方法 | 第87-88页 |
·配合物7和8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88-92页 |
·配合物7和8的基本表征 | 第92-94页 |
第四节 三个低维配合物9-11的合成与表征 | 第94-115页 |
·合成原料 | 第94-95页 |
·配合物9-11的合成方法 | 第95页 |
·配合物9-11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95-99页 |
·配合物9-11的基本表征 | 第99-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7页 |
总结 | 第117-119页 |
附录一 试剂与仪器 | 第119-120页 |
发表的文章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