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群模式在居住区植物造景中的应用研究--以杭州市优秀居住区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0页 |
·居住区景观研究概述 | 第10-13页 |
·国外居住区环境设计概况 | 第10页 |
·国内居住区环境设计概况 | 第10-13页 |
·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属性研究 | 第15-16页 |
·居住区植物群落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本课题的提出 | 第18-20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植物组群的概念及内涵 | 第20-24页 |
·植物组群概念的提出 | 第20-21页 |
·植物组群的类型 | 第21-24页 |
·按数量特性划分 | 第21页 |
·按体量特性划分 | 第21-22页 |
·按层次特性划分 | 第22-23页 |
·按平面布局形式划分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居住区植物组群的配置方式 | 第24-39页 |
·居住区植物组群的属性 | 第24-25页 |
·附属性 | 第24页 |
·生态性 | 第24页 |
·景观性 | 第24-25页 |
·局限性 | 第25页 |
·居住区植物组群与建筑的体量关系 | 第25-27页 |
·植物组群与高层住宅 | 第25-26页 |
·植物组群与多层住宅 | 第26-27页 |
·植物组群与低层住宅 | 第27页 |
·居住区植物组群的立面景观设计 | 第27-33页 |
·居住区植物组群的形态与质感 | 第27-31页 |
·居住区植物组群的层次与结构 | 第31页 |
·居住区植物组群林冠线的营造 | 第31-33页 |
·居住区植物组群的色彩与季相设计 | 第33-36页 |
·色彩原理简述 | 第33-35页 |
·居住区植物组群的色彩配置 | 第35-36页 |
·居住区植物组群的季相设计 | 第36页 |
·居住区植物组群的地形设计 | 第36-39页 |
·地形在植物组群配置中的作用 | 第36-37页 |
·居住区植物组群与地形的结合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组群模式在居住区植物造景中的应用 | 第39-59页 |
·居住区入口 | 第39-43页 |
·案例分析 | 第39-42页 |
·居住区入口植物组群的配置特点 | 第42-43页 |
·居住区中心绿地 | 第43-49页 |
·案例分析 | 第44-49页 |
·居住区中心绿地植物组群的配置特点 | 第49页 |
·居住区宅间宅旁绿地 | 第49-59页 |
·案例分析 | 第49-54页 |
·居住区宅间宅旁绿地植物组群的配置特点 | 第54-56页 |
·居住区宅间宅旁绿地植物组群设计实践 | 第56-59页 |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 | 第59-62页 |
·居住区植物造景存在问题分析 | 第59-60页 |
·物种多样性不足,配置模式单一 | 第59页 |
·设计手法较粗糙,理论研究欠缺 | 第59页 |
·施工与设计脱节,影响设计表达 | 第59-60页 |
·养护管理不到位,景观效果欠佳 | 第60页 |
·居住区植物组群模式的应用前景 | 第60-62页 |
·丰富生物多样性 | 第60页 |
·提升景观功能 | 第60页 |
·顺应现代园林造景趋势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