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乙烯聚合循环反应器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1 绪论 | 第14-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33页 |
·宽\双峰聚乙烯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熔体混合法 | 第17页 |
·单反应器法 | 第17-19页 |
·多反应器法 | 第19-21页 |
·烯烃聚合的中间物理传输模型 | 第21-23页 |
·固体核模型 | 第21-22页 |
·聚合物流动模型 | 第22页 |
·多颗粒模型 | 第22-23页 |
·烯烃聚合宏观反应器模型 | 第23-25页 |
·搅拌釜反应器建模 | 第23-24页 |
·环管反应器模型 | 第24页 |
·流化床反应器模型 | 第24-25页 |
·气固流化床的声波检测技术研究 | 第25-27页 |
·声发射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25-26页 |
·声发射采集装置和程序 | 第26-27页 |
·声波信号的主要分析方法 | 第27-32页 |
·声波信号的线性分析方法 | 第27-30页 |
·声波信号非线性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新型组合反应器的概念设计及可行性分析 | 第33-49页 |
·分离分凝反应器及其工艺 | 第33-37页 |
·设计工艺介绍 | 第33-35页 |
·主要参数的计算 | 第35-37页 |
·顶部冷凝器的设计 | 第37页 |
·多温区内循环反应器 | 第37-42页 |
·反应器规格 | 第40页 |
·热量衡算 | 第40-42页 |
·计算结论 | 第42页 |
·多区循环反应器 | 第42-46页 |
·发明背景 | 第42-43页 |
·多区循环反应器的发明构思 | 第43-45页 |
·多区循环反应器的优点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符号说明 | 第47-49页 |
4 多区循环反应器流体力学研究 | 第49-70页 |
·冷模装置及实验物料 | 第49-50页 |
·反应器压力及压力分布的冷模研究 | 第50-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反应器轴向压力分布 | 第51-52页 |
·旋风分离器压降的研究 | 第52-53页 |
·淘析作用的冷模研究 | 第53-57页 |
·固体循环量的影响因素 | 第53-55页 |
·淘析效率的研究 | 第55-57页 |
·声发射技术监测固体颗粒流量的研究 | 第57-64页 |
·实验方法 | 第5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7-64页 |
·气体阻隔性能的研究 | 第64-68页 |
·实验部分 | 第65-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符号说明 | 第69-70页 |
5 多区循环反应器建模及操作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70-93页 |
·乙烯聚合机理及动力学模型 | 第70-72页 |
·多颗粒模型的建立 | 第72-78页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72页 |
·微粒子内物质的质量守恒模型推导 | 第72-74页 |
·聚合物颗粒物质的质量守恒模型推导 | 第74-75页 |
·反应器内物质的质量守恒模型推导 | 第75-78页 |
·数学模型的求解与模拟结果分析 | 第78-84页 |
·模型的求解方法 | 第78-80页 |
·物性数据及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80-81页 |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81-84页 |
·操作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第84-89页 |
·单体浓度的影响 | 第84-85页 |
·氢气浓度的影响 | 第85-87页 |
·循环比的影响 | 第87-88页 |
·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88-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符号说明 | 第90-9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3-95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2页 |
作者简介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