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10页 |
Abstract | 第10-16页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20-21页 |
第一部分 先天性心脏病易感基因及临床研究血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 第21-42页 |
1 前言 | 第21-22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2-24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2.2 文献检索 | 第22-23页 |
2.3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第23页 |
2.4 软件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4页 |
3.1 先天性心脏病易感基因Meta分析结果 | 第24-28页 |
3.2 先天性心脏病血清学标志的Meta分析结果 | 第28-34页 |
4 讨论 | 第34-37页 |
5 小结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第二部分 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标记物组关系模型的建立 | 第42-57页 |
1 前言 | 第42-4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43-44页 |
2.2 仪器与材料 | 第44页 |
2.3 血清的收集与储存 | 第44页 |
2.4 血清样品的检测 | 第44-45页 |
2.5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先天性心脏病标记物组关系模型 | 第45页 |
2.6 基于支持向量机建立先天性心脏病的标记物组关系模型 | 第45页 |
2.7 统计学分析 | 第45-46页 |
3 结果 | 第46-50页 |
3.1 各血清标记物的检测结果 | 第46页 |
3.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第46-48页 |
3.3 相关血清指标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应用价值评价 | 第48页 |
3.4 基于SVM的先天性心脏病血清标记物组关系模型的建立 | 第48-50页 |
4 讨论 | 第50-53页 |
5 小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第三部分 血清标记物Lp(a)、BNP与先天性心脏病易感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功能解析 | 第57-75页 |
1 前言 | 第57-5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8-61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58页 |
2.2 一般资料 | 第58-59页 |
2.3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59页 |
2.4 GO分析 | 第59页 |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59-61页 |
3 结果 | 第61-70页 |
3.1 先天性心脏病易感基因与血清学标记物的GO功能注释搜索结果 | 第61-62页 |
3.2 先天性心脏病易感基因与血清学标记物间GO功能注释比对结果 | 第62-65页 |
3.3 先天性心脏病基因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图 | 第65-68页 |
3.4 先天性心脏病易感基因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含量 | 第68-70页 |
4 讨论 | 第70-72页 |
5 小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76-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4页 |
个人简历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