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光县工业园区开发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意义及目的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地下水数值模拟 | 第9-11页 |
1.2.2 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 | 第11页 |
1.2.3 地下水模拟过程中的边界条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2章 工业区的建设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初步分析 | 第14-21页 |
2.1 工业区概况 | 第14-16页 |
2.2 工业区污水防渗分析 | 第16-17页 |
2.3 工业区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特点研究 | 第17-19页 |
2.3.1 工业区建设对地下水资源量影响 | 第17页 |
2.3.2 工业区建设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2.3.3 工业园区建设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 第18-19页 |
2.4 工业区建设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点研究 | 第19-21页 |
第3章 工业区水文地质调查与评价 | 第21-39页 |
3.1 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27页 |
3.1.1 构造 | 第21页 |
3.1.2 地层岩性 | 第21-22页 |
3.1.3 区域含水层组 | 第22页 |
3.1.4 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 第22-23页 |
3.1.5 地下水动态 | 第23-26页 |
3.1.6 地下水化学特征 | 第26-27页 |
3.2 水文地质调查 | 第27-38页 |
3.2.1 含水层 | 第27-28页 |
3.2.2 水点调查 | 第28-32页 |
3.2.3 抽水试验 | 第32-35页 |
3.2.4 渗水试验 | 第35-38页 |
3.3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第38-39页 |
第4章 地下水数值模型模拟 | 第39-49页 |
4.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39-42页 |
4.1.1 模型模拟区域 | 第39页 |
4.1.2 含水层结构概化 | 第39-40页 |
4.1.3 源汇项概化 | 第40页 |
4.1.4 边界条件概化 | 第40-41页 |
4.1.5 地下水流数学模型 | 第41-42页 |
4.2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 | 第42-46页 |
4.2.1 模型应用软件 | 第42页 |
4.2.2 模型区域剖分 | 第42-43页 |
4.2.3 定界条件处理 | 第43页 |
4.2.4 模拟期的确定 | 第43页 |
4.2.5 水文地质参数区分 | 第43-44页 |
4.2.6 模拟识别与验证 | 第44-46页 |
4.3 工业区取水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预测与评价 | 第46-49页 |
第5章 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 | 第49-59页 |
5.1 污染物运移模型 | 第49-51页 |
5.1.1 溶质运移数学模型 | 第49-50页 |
5.1.2 初始和边界条件 | 第50-51页 |
5.1.3 评价区的选择 | 第51页 |
5.2 地下水污染预测情景的设定 | 第51-53页 |
5.3 项目运行期地下水污染预测结果 | 第53-58页 |
5.4 项目运行期对区域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评价 | 第58-59页 |
第6章 地下水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 第59-63页 |
6.1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 第59-60页 |
6.2 地下水保护管理 | 第60-61页 |
6.3 地下水风险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 第61-6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