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低温抗性诱导的技术途径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2页
 1 低温胁迫对小麦发芽和幼苗建成的影响第13页
 2 低温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3-17页
   ·对生理生化的影响第14-16页
   ·相关基因和蛋白第16-17页
 3 锻炼提高抗逆性的可能机制第17-21页
   ·种子的锻炼效应第17-18页
   ·植株的锻炼效应第18-21页
 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页
 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21-23页
 参考文献第23-32页
第二章 外源一氧化氮和赤霉素浸种对小麦生育前期低温抗性的影响第32-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3-38页
   ·试验设计第33-34页
   ·测试项目与方法第34-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8-42页
   ·NO、GA预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第38-39页
   ·NO、GA预浸种对种子淀粉降解的影响第39页
   ·NO、GA预浸种对种子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第39页
   ·NO、GA预浸种对种子抗氧化酶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第39-40页
   ·NO、GA预浸种对幼苗建成的影响第40页
   ·NO、GA预浸种对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40-42页
 3 讨论与小结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第三章 上代灌浆期喷施脱落酸对小麦生育前期低温抗性的影响第48-6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试验设计第49-50页
   ·测试项目与方法第50页
   ·数据分析第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56页
   ·外源ABA对粒重、结实率和粒数的影响第50页
   ·外源ABA对下代种子发芽的影响第50-51页
   ·外源ABA对下代种子贮藏淀粉降解的影响第51页
   ·外源ABA对下代种子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第51-52页
   ·外源ABA对下代幼苗发育的影响第52-53页
   ·外源ABA对下代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第53-56页
   ·外源ABA对下代幼苗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第56页
 3 讨论与小结第56-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第四章 低温锻炼提高小麦倒春寒抗性的生理机制第64-8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5-68页
   ·历史数据分析第65-66页
   ·田间模拟试验第66-6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8-75页
   ·冬季增温和春季冻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第68-71页
   ·分蘖存活率和地上部生物量第71页
   ·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第71页
   ·叶片参数第71-72页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第72-73页
   ·生育期第73页
   ·各生理指标和产量指标的变化第73-74页
   ·主因素分析第74-75页
   ·相关性分析第75页
 3 讨论与小结第75-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第五章 水分胁迫对小麦倒春寒抗性的影响机制第84-10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5-90页
   ·试验设计第85-87页
   ·测试项目与方法第87-9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0-96页
   ·水分胁迫对低温下小麦植株形态的影响第90-92页
   ·水分胁迫对低温下小麦生理的影响第92-94页
   ·水分胁迫对低温下亚细胞器生理生化的影响第94-96页
   ·水分胁迫对低温下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第96页
   ·水分胁迫对低温下小麦产量的影响第96页
 3 讨论与小结第96-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6页
第六章 苗期干旱锻炼提高小麦倒春寒抗性的生理机制第106-12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7-109页
   ·试验设计第107-108页
   ·测试项目与方法第108-10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9-116页
   ·干旱锻炼及恢复期间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变化第109页
   ·干旱锻炼对低温下植株水势、叶相对含水量和溶质势的影响第109-111页
   ·叶片和木质部汁液ABA对干旱锻炼和低温的响应第111-112页
   ·干旱锻炼对低温下活性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112-113页
   ·干旱锻炼对低温下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113页
   ·干旱锻炼对低温下光合CO_2响应曲线的影响第113-115页
   ·干旱锻炼对低温下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第115页
   ·ABA含量与ROS含量的关系第115-116页
 3 讨论与小结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2页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第122-136页
 1 讨论第122-127页
   ·外源物质诱导小麦低温抗性的产生及其下代遗传效应第123-124页
   ·低温锻炼和冬前升温对小麦抗倒春寒能力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第124-125页
   ·水冻多重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机理第125-126页
   ·干旱锻炼对小麦倒春寒抗性和产量的影响机理第126-127页
 2 结论第127-129页
 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29页
 4 今后的研究设想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正式发表的论文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140页
附录第140-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铝矿物吸附作用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矿化以及三种碳循环相关酶催化性状的影响
下一篇:水稻幼苗铁吸收与转运的基因型差异及生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