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半翅目害虫论文

次级共生菌Regiella insecticola对麦长管蚜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 蚜虫的共生菌第10-14页
   ·初级共生菌第10-12页
   ·次级共生菌第12-14页
 2 次级共生菌在蚜虫体内的多重感染第14-15页
   ·多重感染概况第14页
   ·多重感染对蚜虫的影响第14-15页
 3. 麦长管蚜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内共生菌的研究第15-18页
   ·麦长管蚜的生活史第16页
   ·麦长管蚜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第16-17页
   ·麦长管蚜体内的次级共生菌第17-18页
 4 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第18-20页
第二章 南京麦田麦长管蚜的次生共生菌感染动态Regiella insecticola次生菌的变异第20-3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1-25页
   ·麦田中麦长管蚜的取样第21页
   ·麦长管蚜DNA的提取第21-22页
   ·各种共生菌的PCR检测第22-23页
   ·R.insecticola序列的测定第23-24页
   ·麦长管蚜体内Regiella insecticola的去除第24-25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2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5-30页
   ·田间麦长管蚜体内次级共生菌的感染率第25-27页
   ·R.insecticola中16S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第27-30页
   ·麦长管蚜体内Regiella insecticola的人工去除第30页
 3 讨论第30-32页
第三章 适宜温度下Regiella.insecticola对麦长管蚜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第32-4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试验虫源第32页
   ·不同虫口密度下三品系麦长管蚜生物学特性的测定第32-33页
   ·单头饲养下三品系麦长管蚜生物学特性的测定第33页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第33-3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4-38页
   ·不同密度下各品系麦长管蚜有翅蚜产生比率第34页
   ·不同种群密度下各品系麦长管蚜的生命表参数第34-36页
   ·单头饲养时Regiella insecticola对麦长管蚜生物特征的影响第36-38页
 3 讨论第38-40页
第四章 高温热击下次生共生菌Regiella insecticola对麦长管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第40-5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虫源第40-41页
   ·高温热击下感染R.insecticola的麦长管蚜的生物学特征测定第41页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第4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1-48页
   ·4h热击中麦长管蚜的有翅蚜比率第41-44页
   ·高温热击下不同虫品密度的各品系麦长管蚜的生命表参数第44-48页
 3 讨论第48-50页
第五章 全文主要结论第50-52页
 1 主要结论第50页
 2 创新点第50页
 3 不足之处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稻飞虱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毒理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瓜型棉蚜利用不同生育期及受烟粉虱为害后棉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