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

我国的“财政可持续性”研究--基于“跨期预算约束条件”的计量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选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选题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选题的研究意义第10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10-11页
   ·本文研究的方法第11-12页
     ·文献研究法第11页
     ·实证分析法第11页
     ·比较研究法第11-12页
   ·论文结构安排第12-14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二章 “财政可持续性”的基本理论和内涵第15-29页
   ·“财政可持续性”的概念内涵第15页
   ·财政可持续性的研究阶段概括第15-18页
     ·排斥债务的财政可持续性研究第15-16页
     ·无可持续性担忧的财政可持续性研究第16页
     ·对可持续性担忧的财政可持续性研究第16-17页
     ·跳出债务研究的财政可持续性研究第17-18页
   ·文献综述第18-25页
     ·关于财政可持续性的研究脉络第18-22页
     ·国外学者的研究概况第22-24页
     ·国内学者的研究概况第24-25页
   ·文献回顾及总结第25-26页
   ·政府财政可持续性研究的若干新思路第26-29页
     ·Barnhill和Kopits的“政府风险价值”第26-27页
     ·Xu和Ghezzi的“政府赖账概率”第27-29页
第三章 财政可持续性判断标准与“跨期预算约束条件”第29-42页
   ·可持续财政的基本要求第29-30页
   ·用财政可持续性指标研究财政可持续性第30-35页
     ·“自然债务限度(NDL)”指标第30-31页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警戒线”指标第31-32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府预算盈余指标第32-34页
     ·适用于新兴市场国家的政府预算盈余指标第34页
     ·对四类“评价指标”的总结分析第34-35页
   ·对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分析第35-38页
     ·评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依据不科学第35-38页
     ·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议第38页
   ·“动态有效经济”与政府“跨期预算约束条件”第38-42页
     ·“动态有效经济”的概念内涵第39-40页
     ·政府“跨期预算约束条件”的概念内涵第40-42页
第四章 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实证分析第42-68页
   ·“政府跨期预算约束条件”的推导第42-44页
   ·检验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理论模型第44-47页
   ·数据来源及数据分析第47-50页
     ·数据的来源及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第47-48页
     ·数据分析第48-50页
   ·实证检验第50-54页
     ·平稳性检验第51-53页
     ·协整检验第53-54页
   ·苏、鄂、黔三省的财政可持续性研究第54-60页
     ·江苏省的财政可持续性分析第54-56页
     ·湖北省的财政可持续性分析第56-58页
     ·贵州省的财政可持续性分析第58-60页
   ·无锡、镇江、徐州三市的财政可持续性分析第60-66页
     ·无锡市的财政可持续性分析第61-62页
     ·镇江市的财政可持续性分析第62-64页
     ·徐州市的财政可持续性分析第64-66页
   ·实证结果分析第66-68页
第五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第68-73页
   ·结论第68-70页
   ·增强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政策建议第70-72页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统筹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第70-71页
     ·建立科学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第71页
     ·加强对政府预算的管理,积极推行绩效预算第71页
     ·设立我国的政府债务规模警戒线指标第71-72页
   ·本文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第72-73页
附录1:江苏省1978-2011年一般预算收入、支出数据第73-74页
附录2:湖北省1978-2011年一般预算收入、支出数据第74-75页
附录3:贵州省1978-2011年一般预算收入、支出数据第75-76页
附录4:无锡市1978-2011年财政总收入、支出数据第76-77页
附录5:镇江市1978-2011年财政总收入、支出数据第77-78页
附录6:徐州市1978-2010年财政总收入、支出数据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汇总第83-84页
后记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技术创新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地方财政内控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