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帮采煤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煤层开采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露天矿端帮开采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SHM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外边坡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2 SHM端帮采煤技术 | 第18-27页 |
·SHM简介 | 第18-19页 |
·SHM端帮采煤机的组成 | 第19-22页 |
·SHM端帮采煤的典型方式 | 第22-23页 |
·SHM端帮采煤技术的特点 | 第23-25页 |
·SHM端帮采煤机的优点 | 第23-24页 |
·对比总结SHM端帮采煤机的技术特征 | 第24-25页 |
·SHM端帮采煤技术的应用前景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27-36页 |
·边坡稳定分析概述 | 第27页 |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27-30页 |
·随机概率分析法 | 第27-28页 |
·极限平衡法 | 第28页 |
·数值分析法 | 第28-30页 |
·物理模型实验方法 | 第30页 |
·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的基本原理 | 第30-35页 |
·混合离散法 | 第30-32页 |
·有限差分法 | 第32-33页 |
·节点运动方程 | 第33-34页 |
·增量形式的本构模型 | 第34页 |
·时间倒数的有限差分近似 | 第34页 |
·阻尼力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端帮采煤边坡模型 | 第36-44页 |
·FLAC~(3D)的应用范围 | 第36-37页 |
·FLAC~(3D)分析计算步骤 | 第37-38页 |
·本构模型的建立 | 第38-40页 |
·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38-39页 |
·计算参数选取 | 第39-40页 |
·计算范围选取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SHM端帮开采参数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44-55页 |
·边坡稳定影响因素 | 第44-46页 |
·滑坡类型 | 第44页 |
·边坡稳定影响因素 | 第44-46页 |
·FLAC~(3D)数值模拟分析 | 第46-54页 |
·变量选取 | 第47页 |
·边坡角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47-49页 |
·开挖层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煤柱留设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50-54页 |
·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6 地下水渗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55-64页 |
·渗流对边坡稳定性影响 | 第55页 |
·渗流基本理论 | 第55-58页 |
·达西定律 | 第55-56页 |
·渗流连续方程 | 第56-58页 |
·FLAC~(3D)数值模拟分析 | 第58-62页 |
·计算模型建立 | 第58页 |
·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58-62页 |
·边坡稳定影响分析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作者简历 | 第68-7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