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沙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底栖动物的定义与分类 | 第11-12页 |
·底栖动物的定义 | 第11页 |
·底栖动物的分类 | 第11-12页 |
·底栖动物生存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理化因素 | 第12-13页 |
·生物因素 | 第13页 |
·人为因素 | 第13页 |
·底栖动物在水体中的生态功能 | 第13-15页 |
·参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 第13-14页 |
·指示水体生态环境 | 第14页 |
·修复受损水体 | 第14-15页 |
·底栖动物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水库生态系统 | 第15-16页 |
·长江口水域水生生物群落 | 第16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青草沙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 | 第18-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采样点设置 | 第18-19页 |
·样品采集与鉴定 | 第19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9-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7页 |
·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 | 第20-23页 |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变化 | 第23-24页 |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空间分布 | 第24-27页 |
·讨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青草沙水库大型底栖动物丰度与生物量 | 第28-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页 |
·采样点设置 | 第28页 |
·样品采集与鉴定 | 第28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9页 |
·现存量 | 第28-30页 |
·大型底栖动物丰度与生物量季节变化 | 第30-32页 |
·大型底栖动物丰度与生物量空间分布 | 第32-35页 |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差异性分析 | 第35-37页 |
·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的关系 | 第37-39页 |
·讨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青草沙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41-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页 |
·采样点设置 | 第41页 |
·样品采集与鉴定 | 第41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 第42-43页 |
·均匀度指数 | 第43-44页 |
·物种丰富度指数 | 第44-46页 |
·讨论 | 第46-48页 |
第五章 青草沙水库水质生物学评价 | 第48-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采样点设置 | 第48页 |
·样品采集与鉴定 | 第48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4页 |
·指示种 | 第49-50页 |
·丰度-生物量曲线分析 | 第50-53页 |
·基于生物指数的水质评价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6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6-57页 |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 第56页 |
·大型底栖动物现存量 | 第56页 |
·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 | 第56页 |
·水质生物学评价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参加的会议及项目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