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论 | 第7-8页 |
第一章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提出及其内容 | 第8-19页 |
第一节 物化理论提出的背景 | 第8-11页 |
一、物化理论提出的社会历史情况 | 第8-9页 |
二、物化理论提出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情况 | 第9-10页 |
三、卢卡奇提出物化理论时的自身理论支援系统分析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物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1-15页 |
一、物化的本质规定 | 第11-12页 |
二、物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 第12-13页 |
三、物化的表现形式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物化的普遍化和物化意识的生成 | 第15-19页 |
一、物化的普遍化导致物化意识的生成 | 第15-16页 |
二、物化意识的表现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比较 | 第19-33页 |
第一节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9-23页 |
一、异化的含义 | 第19-21页 |
二、异化劳动的规定性和表现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卢卡奇物化概念与马克思异化范畴的比较 | 第23-26页 |
一、概念维度上的比较 | 第23-24页 |
二、产生根源上的比较 | 第24-25页 |
三、研究方法上的比较 | 第25页 |
四、扬弃途径上的比较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卢卡奇物化概念对马克思异化范畴的继承与发展 | 第26-33页 |
一、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本质上的一致性 | 第26-28页 |
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马克思异化理论批判领域的拓展 | 第28-30页 |
三、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开启了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潮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 第33-40页 |
第一节 物化现象在当前中国的具体表现 | 第33-36页 |
一、经济领域的物化现象 | 第33-34页 |
二、政治领域的物化现象 | 第34-35页 |
三、文化领域的物化现象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当代中国物化现象的扬弃 | 第36-40页 |
一、在经济方面:要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第36-37页 |
二、在政治方面:要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 第37-38页 |
三、在思想方面:恢复传统文化教育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