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4页 |
ABSTRACT | 第14-21页 |
第一部分 广西河池地区毛南族、仫佬族、壮族、汉族中小学生角膜生物学相关指标与眼屈光度的检测 | 第21-69页 |
前言 | 第21-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3页 |
·抽样方法与调查对象 | 第27页 |
·调查方法 | 第27-28页 |
·检查指标及检查方法 | 第28-31页 |
·眼部疾病排查及眼位检查: | 第28页 |
·双眼角膜生物学相关指标检查 | 第28-31页 |
·质量控制 | 第31-33页 |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 第33页 |
·数据录入 | 第33页 |
·统计分析 | 第33页 |
2 结果 | 第33-57页 |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 第33页 |
·裸眼远视力 | 第33-36页 |
·不同性别学生的裸眼视力比较 | 第33-34页 |
·不同民族学生的裸眼远视力比较 | 第34-35页 |
·不同年龄学生的裸眼远视力比较 | 第35-36页 |
·角膜中央厚度 | 第36-40页 |
·总体情况 | 第36-37页 |
·不同性别组学生的角膜中央厚度比较 | 第37-38页 |
·不同民族组学生的角膜中央厚度比较 | 第38-39页 |
·不同年龄组学生的中央角膜厚度比较 | 第39-40页 |
·角膜曲率 | 第40-43页 |
·不同性别组学生的角膜曲率比较 | 第40-41页 |
·不同民族组学生的角膜曲率比较 | 第41-42页 |
·不同年龄组学生的角膜曲率比较 | 第42-43页 |
·角膜内皮细胞 | 第43-51页 |
·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 | 第43-46页 |
·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 | 第46-49页 |
·六角形细胞比例 | 第49-51页 |
·屈光度 | 第51-55页 |
·屈光不正总检出率 | 第51-53页 |
·不同性别学生屈光不正检出率及近视检出率比较 | 第53页 |
·不同民族学生屈光不正检出情况及近视检出率比较 | 第53-55页 |
·角膜生物学相关指标与屈光度的分析 | 第55-57页 |
·角膜曲率与屈光度、角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55页 |
·中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的的多元logistic分析 | 第55-57页 |
3 讨论 | 第57-64页 |
·角膜中央厚度 | 第57-59页 |
·角膜曲率 | 第59-61页 |
·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CEC) | 第61-62页 |
·裸眼远视力及屈光度检查 | 第62-64页 |
4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第二部分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状况调查及近视相关因素分析 | 第69-100页 |
前言 | 第69-71页 |
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71-80页 |
1 对象与方法(量表的编制) | 第71-73页 |
·成立问卷编制小组 | 第71页 |
·明确制定问卷的目的 | 第71页 |
·确立问卷的条目 | 第71-72页 |
·确定条目的形式及答案选项 | 第72-73页 |
·数据分析 | 第73页 |
2 结果 | 第73-78页 |
·效度分析 | 第73-77页 |
·结构效度 | 第73-77页 |
·校标效度 | 第77页 |
·信度分析 | 第77-78页 |
3 讨论 | 第78-79页 |
4 结论 | 第79-80页 |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调查分析 | 第80-98页 |
1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 第80-81页 |
·调查对象 | 第80页 |
·调查方法 | 第80页 |
·问卷的录入及数据分析: | 第80-81页 |
·问卷录入 | 第80页 |
·数据分析 | 第80-81页 |
2 “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调查问卷”评分结果分析 | 第81-96页 |
·因子分、总分 | 第81-83页 |
·男生、女生问卷评分比较 | 第81页 |
·中、小学生问卷评分比较 | 第81-82页 |
·不同民族学生问卷评分比较 | 第82-83页 |
·学生年龄与问卷评分的相关分析 | 第83页 |
·条目分 | 第83-96页 |
3 讨论 | 第96-98页 |
4 结论 | 第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附录 | 第100-103页 |
附录 1: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调查问卷及评分细则 | 第100-103页 |
综述 | 第10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5页 |
致谢 | 第115-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