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分子对小分子药物的识别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天然药物 | 第10-15页 |
·天然药物的定义及分类 | 第10页 |
·染料木素 | 第10-11页 |
·金雀花碱 | 第11-12页 |
·柚皮苷与柚皮素 | 第12-13页 |
·齐墩果酸与熊果酸 | 第13-15页 |
·血清蛋白 | 第15-16页 |
·人血清白蛋白 | 第15-16页 |
·牛血清白蛋白 | 第16页 |
·药物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结合部位 | 第19页 |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染料木素与BSA间相互作用研究 | 第21-33页 |
·引言 | 第21页 |
·实验部分 | 第21-23页 |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实验药品 | 第21-22页 |
·溶液配制 | 第22页 |
·分子对接 | 第22-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32页 |
·BSA的荧光发射光谱图 | 第23页 |
·水浴温度对荧光猝灭的影响 | 第23-24页 |
·水浴时间对荧光猝灭的影响 | 第24-25页 |
·溶液p H对荧光猝灭的影响 | 第25-26页 |
·染料木素对BSA的猝灭作用 | 第26-27页 |
·染料木素猝灭BSA的荧光发射机理 | 第27-28页 |
·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计算 | 第28-29页 |
·同步荧光实验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分子对接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金雀花碱与BSA间相互作用研究 | 第33-44页 |
·引言 | 第33页 |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实验药品 | 第33-34页 |
·溶液配制 | 第34页 |
·分子对接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水浴温度对荧光猝灭的影响 | 第35-36页 |
·水浴时间对荧光猝灭的影响 | 第36页 |
·溶液p H对荧光猝灭的影响 | 第36-37页 |
·金雀花碱对BSA的猝灭作用 | 第37-38页 |
·金雀花碱猝灭BSA荧光发射机理 | 第38-39页 |
·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计算 | 第39页 |
·同步荧光实验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分子对接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柚皮素、柚皮苷与BSA间相互作用 | 第44-55页 |
·引言 | 第44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实验仪器 | 第44页 |
·实验药品 | 第44-45页 |
·溶液配制 | 第45页 |
·分子对接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水浴温度对荧光猝灭的影响 | 第46-47页 |
·水浴时间对荧光猝灭的影响 | 第47页 |
·溶液p H对荧光猝灭的影响 | 第47-48页 |
·柚皮素、柚皮苷对BSA的猝灭作用 | 第48-49页 |
·柚皮素、柚皮苷猝灭BSA荧光发射机理 | 第49-50页 |
·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计算 | 第50页 |
·同步荧光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分子对接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5页 |
第五章 HSA对齐墩果酸、熊果酸异构体的识别作用 | 第55-71页 |
·引言 | 第55-5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实验仪器 | 第56页 |
·实验药品 | 第56页 |
·溶液配制 | 第56-57页 |
·分子对接 | 第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70页 |
·HSA荧光发射光谱图 | 第57-58页 |
·溶液p H对荧光猝灭的影响 | 第58-59页 |
·水浴温度对荧光猝灭的影响 | 第59-60页 |
·水浴时间对荧光猝灭的影响 | 第60-61页 |
·齐墩果酸、熊果酸对SA的猝灭作用 | 第61-62页 |
·齐墩果酸、熊果酸猝灭SA机理 | 第62-64页 |
·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计算 | 第64-66页 |
·同步荧光实验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分子对接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