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国家理论论文

政治转型中的国家分裂风险研究--苏东剧变再解读

中文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导论第14-40页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第14-23页
 二、研究现状第23-36页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36-40页
第一章 聚居型多民族国家政治转型:苏联解体第40-106页
 第一节 苏联民族聚居的基本状况第40-48页
  一、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自然地理第41-42页
  二、命名民族的聚居状况与历史文化第42-48页
 第二节 聚居型多民族结构的形成:俄罗斯帝国第48-59页
  一、沙俄帝国的形成第48-57页
  二、历史仇恨:沙俄的殖民统治及大俄罗斯主义第57-59页
 第三节 苏联的建立与分裂因素的发展第59-84页
  一、苏联的形成:各民族的重新聚合第59-64页
  二、苏联的国家结构——民族联邦制的建立与发展第64-69页
  三、民族关系演变第69-79页
  四、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状况第79-84页
 第四节 各因素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分析第84-102页
  一、苏联的政治转型第84-86页
  二、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运动及各因素的作用评估第86-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6页
第二章 聚居型多民族国家政治转型:南斯拉夫分裂第106-146页
 第一节 南斯拉夫的聚居型多民族结构第106-111页
  一、各共和国的自然地理及聚居状况第106-108页
  二、各共和国的民族文化与历史政权第108-111页
 第二节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的建立与各分裂因素的形成第111-126页
  一、民族的合并:聚居型多民族结构的形成第111-114页
  二、民族历史恩怨第114-117页
  三、民族联邦制的建立与演变:南斯拉夫模式第117-120页
  四、民族关系的演变第120-124页
  五、各民族共和国的经济状况第124-126页
 第三节 南斯拉夫国家分裂因素中的常量与变量分析第126-143页
  一、南共盟瓦解和多党制的建立第126-127页
  二、各变量因素的作用第127-143页
 本章小结第143-146页
第三章 聚居型多民族国家政治转型:捷克斯洛伐克瓦解第146-166页
 第一节 两族聚居型的民族结构第146-149页
 第二节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建立与各分裂因素的形成第149-155页
  一、民族合并:两族型民族结构的形成第149-151页
  二、民族历史积怨第151-153页
  三、民族联邦制的建立第153-154页
  四、民族经济状况第154-155页
 第三节 捷克斯洛伐克瓦解第155-158页
  一、第一阶段:权限方案谈判第156页
  二、第二阶段:主权条约谈判第156-157页
  三、第三阶段:国家体制谈判第157-158页
 第四节 各变量在国家瓦解中的作用分析第158-163页
 本章小结第163-166页
第四章 补充论证:其他东欧国家政治转型第166-189页
 第一节 单一民族国家的政治转型及其后果之一: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第166-168页
 第二节 单一民族国家的政治转型及其后果之二:东德第168-176页
 第三节 非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转型与民族和解: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第176-187页
 本章小结第187-189页
第五章 结论第189-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204页
致谢第204-20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205-20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06页

论文共2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嵩山东南地区龙山时代的聚落与社会
下一篇:国际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海外利益维护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