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46页 |
·纳米材料 | 第15-20页 |
·纳米材料的定义 | 第15页 |
·纳米材料的理化特性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优势 | 第15-16页 |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神经退行性疾病 | 第20-26页 |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 | 第20-23页 |
·实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面临严峻挑战 | 第23-26页 |
·细胞自噬 | 第26-34页 |
·细胞自噬的定义 | 第26页 |
·细胞自噬研究的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细胞自噬分类及发生过程 | 第27-28页 |
·自噬体形成的分子机制 | 第28-29页 |
·细胞自噬的信号调节通路 | 第29-31页 |
·细胞自噬的检测方法 | 第31-34页 |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34-46页 |
·纳米技术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项新策略 | 第34-37页 |
·细胞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 第37-38页 |
·纳米材料与细胞自噬 | 第38-41页 |
·氢氧化铕纳米棒 | 第41-42页 |
·展望 | 第42-43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43-46页 |
第2章 微波水热法合成的Eu(OH)_3纳米棒诱导突变亨廷顿异聚蛋白的自噬性降解 | 第46-77页 |
·实验材料 | 第46-48页 |
·生化试剂及其来源 | 第46页 |
·抗体及其来源 | 第46页 |
·显影试剂及其来源 | 第46-47页 |
·质粒及来源 | 第47页 |
·细胞系与细胞株 | 第47页 |
·实验仪器及型号 | 第47-48页 |
·实验耗材 | 第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53页 |
·Eu(OH)_3纳米棒的合成 | 第48页 |
·纳米材料理化性质表征 | 第48页 |
·金纳米颗粒的合成及表征 | 第48-49页 |
·细胞培养 | 第49页 |
·GFP-LC3/HeLa(HeLa-LC3)稳转细胞的建立 | 第49页 |
·GFP-LC3阳性细胞的镜下观测及计数 | 第49-50页 |
·细胞自噬标志物染色 | 第50页 |
·自噬泡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 | 第50-51页 |
·Western Blot实验 | 第51-52页 |
·细胞死亡测定 | 第52页 |
·细胞活力测定 | 第52-53页 |
·Atg5 siRNA转染 | 第53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3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75页 |
·氢氧化铕(Eu(OH)_3)纳米棒的制备与鉴定 | 第53-54页 |
·Eu(OH)_3纳米棒具有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能力 | 第54-55页 |
·Eu(OH)_3纳米棒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 第55页 |
·Eu(OH)_3纳米棒可引起GFP-LC3的荧光点聚集 | 第55-56页 |
·Eu(OH)_3纳米棒可引起内源性LC3蛋白的转换 | 第56-58页 |
·Eu(OH)_3纳米棒诱导自噬泡的产生 | 第58-59页 |
·Eu(OH)_3纳米棒诱导自噬体的合成 | 第59-60页 |
·Eu(OH)_3纳米棒引起的GFP-LC3荧光点可与溶酶体共定位 | 第60页 |
·Eu(OH)_3纳米棒引起的GFP-LC3荧光点可与溶酶体共定位 | 第60-62页 |
·Eu(OH)_3纳米棒提高溶酶体的降解能力 | 第62-64页 |
·Eu(OH)_3纳米棒引起的溶酶体酸化可能依赖于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 | 第64页 |
·Eu(OH)_3纳米棒可在GFP-LC3/HeLa细胞诱导游离GFP的释放 | 第64-65页 |
·Eu(OH)_3纳米棒诱导自噬底物蛋白p62/SQSTM1的降解 | 第65-67页 |
·Eu(OH)_3纳米棒诱导ATG5依赖的细胞自噬 | 第67-68页 |
·Ⅲ型PI3K参与调节Eu(OH)_3纳米棒诱导的自噬效应 | 第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Eu(OH)_3纳米棒加速Neuro2a胞内突变huntingtin异聚蛋白的降解 | 第69-70页 |
·Eu(OH)_3纳米棒促进PC12胞内突变huntingtin异聚蛋白的降解 | 第70-71页 |
·Eu(OH)_3纳米棒引起剂量和时间依赖的huntingtin异聚蛋白的降解 | 第71-72页 |
·碳纳米颗粒加速突变huntingtin异聚蛋白在Neuro2a胞内的堆积 | 第72-73页 |
·Eu(OH)_3纳米棒诱导突变huntingtin异聚蛋白的自噬性降解 | 第73-75页 |
·小结 | 第75页 |
·总结与讨论 | 第75-77页 |
第3章 MEK/ERK1/2信号通路参与Eu(OH)_3纳米棒诱导的自噬效应的调节 | 第77-90页 |
·实验材料 | 第77页 |
·生化试剂及其来源 | 第77页 |
·抗体及其来源 | 第77页 |
·显影试剂及其来源 | 第77页 |
·质粒及来源 | 第77页 |
·细胞系与细胞株 | 第77页 |
·实验仪器及型号 | 第77页 |
·实验耗材 | 第77页 |
·实验方法 | 第77-7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8-88页 |
·Eu(OH)_3纳米棒诱导mTOR非依赖的自噬效应 | 第78-79页 |
·Eu(OH)_3纳米棒活化MEK/ERK1/2通路 | 第79-81页 |
·MEK/ERK1/2信号通路抑制减少Eu(OH)_3纳米棒诱导的游离GFP的释放 | 第81-82页 |
·MEK/ERK1/2信号通路的抑制降低Eu(OH)_3纳米棒诱导的内源性LC3-Ⅱ的生成 | 第82-83页 |
·MEK/ERK1/2信号通路的抑制降低Eu(OH)_3纳米棒诱导的自噬底物蛋白的降解 | 第83-84页 |
·海藻糖不能激活ERK1/2 | 第84-85页 |
·MEK/ERK1/2信号通路不参与海藻糖诱导的自噬的调节 | 第85-87页 |
·Eu(OH)_3纳米棒与海藻糖协同增强突变亨廷顿异聚蛋白的降解 | 第87-88页 |
·总结及讨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3页 |
缩略语 | 第113-115页 |
附录 | 第11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