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 ·合成生物学 | 第14页 |
| ·硫代葡萄糖苷 | 第14-20页 |
| ·硫代葡萄糖苷的简介 | 第14-15页 |
| ·硫代葡萄糖苷的生产现状 | 第15页 |
| ·植物体内硫代葡萄糖苷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5-17页 |
| ·硫代葡萄糖苷GRA合成途径涉及的反应及相关酶 | 第17-20页 |
| ·构建大肠杆菌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合成途径 | 第20-23页 |
| ·硫代葡萄糖苷生物合成途径设计的主要思路 | 第20-21页 |
| ·硫代葡萄糖苷生物合成途径替代酶的选择 | 第21-22页 |
| ·硫代葡萄糖苷生物合成途经上游模块替代酶 | 第22-23页 |
|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上游模块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 第26-48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6-27页 |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 ·菌种和表达载体 | 第26页 |
| ·培养基 | 第26-27页 |
| ·溶液、缓冲液 | 第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32页 |
| ·宿主耐受性实验 | 第27页 |
|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7-30页 |
| ·目标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30-31页 |
| ·目标蛋白的纯化 | 第31-32页 |
| ·实验结果 | 第32-47页 |
| ·宿主耐受性试验 | 第32页 |
| ·基因组和表达载体 | 第32-34页 |
| ·ilvE的克隆和表达及纯化 | 第34-37页 |
| ·MAM1的克隆和表达及纯化 | 第37-41页 |
| ·leuC和leuD的克隆和表达及纯化 | 第41-44页 |
| ·leuB的克隆和表达及纯化 | 第44-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三章 Transaminase B和MAM1的活性检测 | 第48-64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48页 |
|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54页 |
| ·Transaminase B的活性检测 | 第48-49页 |
| ·MAM1的活性检测 | 第49-54页 |
| ·实验结果 | 第54-61页 |
| ·Transaminase B的活性检测 | 第54-55页 |
| ·MAM1的活性检测 | 第55-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 第四章 上游模块重组质粒的构建与发酵 | 第64-80页 |
| ·引言 | 第64页 |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64页 |
| ·实验仪器 | 第64页 |
| ·实验材料 | 第64页 |
| ·菌种和表达载体 | 第64页 |
| ·培养基 | 第64页 |
| ·溶液、缓冲液 | 第64页 |
| ·实验方法 | 第64-70页 |
| ·上游模块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65-68页 |
| ·上游模块重组质粒的发酵 | 第68-69页 |
| ·J上游模块发酵产物检测 | 第69-70页 |
| ·实验结果 | 第70-78页 |
| ·上游模块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70-74页 |
| ·上游模块重组质粒的发酵 | 第74-75页 |
| ·上游模块发酵产物检测 | 第75-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第五章 副产物代谢途径的敲除 | 第80-86页 |
| ·引言 | 第80页 |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80页 |
| ·实验仪器 | 第80页 |
| ·实验材料 | 第80页 |
| ·菌种和表达载体 | 第80页 |
| ·培养基 | 第80页 |
| ·溶液、缓冲液 | 第80页 |
| ·实验方法 | 第80-81页 |
| ·JM109上游模块发酵副产物检测 | 第80-81页 |
| ·大肠杆菌醋酸途径敲除 | 第81页 |
| ·实验结果 | 第81-85页 |
| ·JM109副产物液相标准曲线 | 第81-82页 |
| ·JM109发酵液HPLC检测结果 | 第82-83页 |
| ·醋酸途径敲除 | 第83-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86-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 附录 | 第94-98页 |
| 致谢 | 第98-100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102页 |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02-103页 |
| 附件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