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设计论文

北京什刹海地区袖珍公园规划设计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研究背景第9-13页
     ·北京旧城区公园绿地现状第11-12页
     ·“微时代”流行趋势——袖珍公园兴起第12-13页
   ·研究内容与组织框架第13-14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页
   ·研究方法第14-16页
     ·文献研究法第14-15页
     ·案例研究法第15页
     ·实地调查法第15页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第15-16页
第2章 袖珍公园内涵与发展研究第16-22页
   ·发展背景第16-17页
   ·内涵解析第17-19页
     ·最初的袖珍公园概念第17-18页
     ·国外学者对袖珍公园的定义第18页
     ·国内学者对袖珍公园的定义第18-19页
     ·本次研究对袖珍公园的界定第19页
   ·国际进展第19-20页
     ·英国第19-20页
     ·意大利第20页
     ·法国第20页
     ·西班牙第20页
     ·日本第20页
   ·相关理论与方法第20-22页
     ·人居环境科学第20-21页
     ·游憩系统理论第21页
     ·新都市主义第21-22页
第3章 袖珍公园典型案例分析第22-32页
   ·佩雷公园 (Parlay Park)第22-24页
   ·格伦代尔国际象棋公园 (Glandale Chess Park)第24-25页
   ·亨利 · C贝克公园 (Henry C. Beck, Jr. Park)第25-26页
   ·格林埃克公园 (Green Acre Park)第26-28页
   ·国会大厦广场 (Capitol Plaza)第28-29页
   ·波士顿邮政广场 (Norman B. Leventhal Park at Post Office Square)第29-31页
   ·借鉴与意义第31-32页
第4章 什刹海地区现状调研与分析评价第32-74页
   ·场地概况第32-36页
     ·研究范围第32-33页
     ·场地区位第33页
     ·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第33-34页
     ·公众意识调查第34-36页
   ·现有开放空间分析第36-54页
     ·现状开放空间情况和明细第36-37页
     ·主要现状开放空间分析第37-50页
     ·现状开放空间服务区分析第50-52页
     ·现状开放空间使用情况调查第52-54页
   ·人口密度分析第54-65页
     ·居住人口密度第54-56页
     ·游客人口密度第56-60页
     ·综合人口密度第60-65页
   ·保护利用分析第65-72页
     ·保护规划与管理控制分级第65-67页
     ·文物古迹第67-68页
     ·建筑保护与更新第68-69页
     ·古树名木第69-70页
     ·空间景观结构第70-72页
   ·场地认知小结第72-74页
     ·场地现状问题第72-73页
     ·场地中的积极元素第73页
     ·场地中的消极元素第73-74页
第5章 什刹海地区袖珍公园规划第74-94页
   ·规划原则第74-76页
     ·系统性第74-75页
     ·可达性第75-76页
     ·保护性第76页
   ·规划方法第76-85页
     ·按人群分布特点分区域规划第76页
     ·适宜性分析法第76-85页
   ·规划方案第85-93页
     ·规划布局第85-86页
     ·系统分级第86页
     ·服务对象第86-88页
     ·功能类型第88-89页
     ·提升改造第89-90页
     ·社区归属第90-91页
     ·网络连接第91-92页
     ·袖珍公园明细第92-93页
   ·规划前后对比第93-94页
第6章 什刹海地区袖珍公园设计第94-110页
   ·设计原则第94-95页
     ·本土性第94页
     ·协调性第94页
     ·统一中求变化第94页
     ·简约但不简单第94页
     ·京味儿第94-95页
     ·无障碍设计第95页
   ·设计方法第95-98页
     ·入口和边界第95-96页
     ·功能区和交通第96页
     ·游戏区第96页
     ·种植材料第96-97页
     ·场地设施第97页
     ·地面设计第97页
     ·维护第97-98页
   ·典型袖珍公园设计方案第98-110页
     ·望海楼地段场地分析第98-102页
     ·望海楼地段袖珍公园规划布局调整方案第102-103页
     ·糖葫芦广场设计方案第103-109页
     ·甘露胡同绿化第109-110页
第7章 总结与讨论第110-112页
   ·成果总结第110-111页
   ·问题与不足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115页
附录第115-146页
 附录1 什刹海地区袖珍公园规划设计公众意识调查问卷第116-121页
 附录2 什刹海地区现状开放空间明细第121-130页
 附录3 什刹海地区文保单位情况明细第130-134页
 附录4 北京什刹海地区袖珍公园规划明细表第134-140页
 附录5 规划设计成果A0图版第140-14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水管道结垢特性分析及源分离排水系统构建研究
下一篇:新疆克拉玛依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南区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