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四川藏区扶贫小额信贷的扶贫绩效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8页
        1.2.1 关于贫困的研究第13-14页
        1.2.2 四川藏区贫困研究第14-15页
        1.2.3 扶贫小额信贷的扶贫现状研究第15-16页
        1.2.4 扶贫绩效评价研究第16-17页
        1.2.5 民族地区扶贫小额信贷的减贫评价第17页
        1.2.6 文献评述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第19-20页
        1.4.1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2 技术路线图第20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20-21页
第二章 扶贫小额信贷绩效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研究第21-27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1-22页
        2.1.1 贫困的定义第21页
        2.1.2 扶贫小额信贷的定义第21-22页
        2.1.3 扶贫绩效的概念第22页
    2.2 理论基础第22-27页
        2.2.1 贫困与反贫困的理论研究第22-23页
        2.2.2 扶贫小额信贷的理论研究第23-25页
        2.2.3 扶贫绩效理论研究第25-27页
第三章 四川藏区贫困现状分析第27-33页
    3.1 四川藏区发展现状第27-29页
        3.1.1 四川藏区自然条件现状第27-28页
        3.1.2 四川藏区文化教育现状第28页
        3.1.3 四川藏区经济发展现状第28-29页
    3.2 四川藏区的致贫因素和脱贫难题第29-33页
        3.2.1 四川藏区的致贫因素第29-31页
        3.2.2 四川藏区脱贫存在的问题第31-33页
第四章 四川藏区扶贫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扶贫现状分析第33-48页
    4.1 四川藏区扶贫小额信贷运行机制第33-36页
        4.1.1 组织结构第33页
        4.1.2 评级授信方式及指标第33-34页
        4.1.3 贷款申请和使用第34-35页
        4.1.4 贷款还款与贴息第35-36页
    4.2 四川藏区扶贫小额信贷发展现状第36-43页
        4.2.1 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第36页
        4.2.2 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借贷现状第36-43页
    4.3 扶贫小额信贷的模式案例分析第43-47页
        4.3.1 阿坝州西山村“扶贫再贷款+基地+贫困户”模式第43-44页
        4.3.2 甘孜州杠色村“1+7”扶贫小额信贷模式第44-45页
        4.3.3 甘孜州色达县“扶贫小额信贷支持集体经济”模式第45-46页
        4.3.4 案例启示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四川藏区小额信贷扶贫绩效实证评估第48-57页
    5.1 小额信贷扶贫绩效评价第48-53页
        5.1.1 绩效模型的建立第48-51页
        5.1.2 实证分析第51页
        5.1.3 回归模型计量结果分析第51-53页
    5.2 小额信贷扶贫绩效案例评价---以若尔盖县x村为例第53-55页
        5.2.1 小额信贷使用方向第53页
        5.2.2 贷款实施项目的收入评估第53-54页
        5.2.3 贷款前后家庭财产的变化第54-55页
        5.2.4 扶贫小额信贷减贫效益评价第55页
    5.3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六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第57-61页
    6.1 结论第57-58页
    6.2 政策建议第58-60页
        6.2.1 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强化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第58-59页
        6.2.2 增加贫困户可贷率,灵活制定信贷额度与期限第59页
        6.2.3 探索多重扶贫模式,开展技术和教育培训第59页
        6.2.4 完善不同主体信贷监督机制,构建不同主体激励惩罚措施第59-60页
        6.2.5 对藏区信贷扶贫政策倾斜,适当宽松机构监管政策第60页
    6.3 研究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第65-69页
致谢第69-70页
个人简介及论文、专著发表和课题参与一览表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青年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患者尿液样品代谢组学的检测分析
下一篇:小豆蔻明保护精子体外氧化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