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34页 |
第一节 CSR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第二节 CSR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一、机械压迫学说 | 第13页 |
二、化学性神经根炎 | 第13-14页 |
三、自身免疫学说 | 第14页 |
第三节 西医病因病理 | 第14-16页 |
一、外伤 | 第14-15页 |
二、劳损 | 第15页 |
三、骨赘形成 | 第15-16页 |
第四节 中医学对CSR的认识 | 第16-18页 |
一、病证名 | 第16页 |
二、病因 | 第16-17页 |
三、病机 | 第17页 |
四、治则 | 第17-18页 |
第五节 CSR非手术疗法的文献综述 | 第18-31页 |
一、手法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 第18-22页 |
二、物理疗法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 第22-23页 |
三、体针主导的治疗方案 | 第23页 |
四、艾灸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 第23-25页 |
五、小针刀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 第25-26页 |
六、火针主导的治疗方案 | 第26-27页 |
七、穴位埋线 | 第27页 |
八、局部贴敷主导的治疗方案 | 第27-28页 |
九、中药或中成药内服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 第28-29页 |
十、西药内服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 第29页 |
十一、药物注射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 第29-30页 |
十二、药枕疗法 | 第30-31页 |
十三、心理疗法 | 第31页 |
第六节 推拿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相关文献综述 | 第31-32页 |
一、颈椎骨折 | 第31页 |
二、寰枢关节脱位 | 第31页 |
三、颈脊髓损伤 | 第31页 |
四、脑卒中 | 第31-32页 |
五、颈部动脉剥离 | 第32页 |
六、休克 | 第32页 |
七、四肢水肿 | 第32页 |
第七节 温控银针疗法相关文献综述 | 第32-34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4-47页 |
第一节 研究资料 | 第34-4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34页 |
二、研究设计 | 第34页 |
三、病例来源 | 第34页 |
四、各种标准 | 第34-36页 |
五、“银质针”深部温控加热治疗仪简介 | 第36-37页 |
六、试验措施(均进行规范化操作) | 第37-39页 |
七、观测指标(详见附录) | 第39-40页 |
八、统计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第二节、研究结果 | 第41-43页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第41页 |
二、总体疗效比较 | 第41页 |
三、McGill疼痛简表评分比较 | 第41-43页 |
四、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20分表) | 第43页 |
五、安全性评价 | 第43页 |
六、研究结论 | 第43页 |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 第43-47页 |
一、研究结果分析 | 第43页 |
二、程式手法治疗青年期CSR的起效机理探讨 | 第43-44页 |
三、温控银针治疗青年期CSR起效机理的探讨 | 第44-45页 |
四、程式手法配合温控银针治疗青年期CSR产生叠加效应的机理探讨 | 第45页 |
五、温控银针的优势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8页 |
附录 | 第58-64页 |
附录一:病例基本信息 | 第58-59页 |
附录二:CSR20分法量表 | 第59-60页 |
附录三:简式McGill疼痛问卷 | 第60-62页 |
附录四:疗效判断 | 第62-63页 |
附录五:程氏手法配合温控银针治疗青年期CSR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知情同意书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