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Si/Cu/N-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课题背景第10页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第10-12页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概述第12-16页
     ·碳类负极材料第12-13页
     ·金属及合金负极材料研究第13-15页
     ·锂金属氮化物负极材料第15页
     ·硅基负极材料第15-16页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第16-17页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7-18页
     ·高能机械球磨法第17页
     ·静电纺丝法第17-18页
     ·高温固相法第18页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8-19页
     ·硅铜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18页
     ·Si/Cu/N-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18-19页
   ·本文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0-26页
   ·实验药品第20-21页
   ·主要实验设备和仪器第21-22页
   ·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表征第22-23页
     ·X-射线衍射(XRD)第22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EDS)第22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2-23页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3-26页
     ·扣式电池的组装第23-24页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24页
     ·循环伏安测试(CV)第24-25页
     ·交流阻抗测试(EIS)第25-26页
第三章 Si/Cu负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第26-45页
   ·引言第26页
   ·材料制备第26-27页
     ·单质Cu的制备第26-27页
     ·Si/Cu负极材料的制备第27页
   ·材料的结构及形貌分析第27-32页
     ·单质Cu的XRD物相分析第27-28页
     ·单质Cu的形貌分析第28-29页
     ·Si/Cu负极材料的XRD分析第29-30页
     ·Si/Cu负极材料的SEM和EDS分析第30-32页
   ·Si/Cu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第32-37页
     ·Si/Cu负极材料的循环曲线和库伦效率曲线第32-33页
     ·不同比例Si/Cu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图第33-35页
     ·不同电流密度下Si/Cu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第35-37页
   ·Si/Cu负极材料的充放电曲线分析第37-39页
   ·Si/Cu负极材料的基本电化学性能特征第39-40页
   ·Si/Cu负极材料交流阻抗分析第40-42页
   ·Si/Cu负极材料电极形貌分析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Si/Cu/N-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5-65页
   ·引言第45页
   ·Si/Cu/(N-C)x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和物理性能表征第45-49页
     ·Si/Cu/(N-C)x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第45页
     ·Si/Cu/(N-C)x复合负极材料的FE-SEM分析第45-47页
     ·Si/Cu/(N-C)x复合负极材料的TEM分析第47-48页
     ·Si/Cu/(N-C)x复合负极材料的EDS分析第48页
     ·Si/Cu/(N-C)x复合负极材料的XRD分析第48-49页
   ·Si/Cu/(N-C)x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9-58页
     ·材料的循环伏安曲线分析第49-50页
     ·材料的循环性能分析第50-52页
     ·材料的循环性能分析第52页
     ·材料在不同电压区间的循环性能分析第52-54页
     ·材料在不同循环次数的充放电曲线分析第54-55页
     ·不同负极材料体系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分析第55-56页
     ·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分析第56页
     ·材料的倍率性能分析第56-58页
   ·Si/Cu/N-C材料交流阻抗分析第58-62页
     ·材料的初始阻抗图分析第59-60页
     ·材料首次嵌脱锂与不同循环的交流阻抗分析第60-62页
   ·材料充放电前后电极的微观分析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总结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铌酸盐纳米晶体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类石墨烯与铈氧化物复合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