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健康养生方药整理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唐代健康养生方药整理研究背景 | 第11-18页 |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页 |
·唐朝时期 | 第11页 |
·中医养生方 | 第11页 |
·方药范围 | 第11页 |
2. 唐代历史背景概述 | 第11-16页 |
·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概况 | 第11-12页 |
·唐代中医养生思想概况 | 第12-14页 |
·儒家养生 | 第12-13页 |
·佛教养生 | 第13页 |
·道家养生 | 第13-14页 |
·唐朝时期养生方药文献记载概况 | 第14-16页 |
·《古今录验方》 | 第14页 |
·《备急千金要方》 | 第14页 |
·《千金翼方》 | 第14-15页 |
·《外台秘要方》 | 第15页 |
·《新修本草》 | 第15页 |
·《本草拾遗》 | 第15-16页 |
·《食疗本草》 | 第16页 |
3. 唐代健康养生方药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美容养生类方药研究 | 第16-17页 |
·食疗养生类方药研究 | 第17页 |
·性养生类方药的研究 | 第17页 |
·辟谷养生类方药的研究 | 第17页 |
·延年益寿养生方药的研究 | 第17页 |
·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唐代健康养生方药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中医传统文献学方法 | 第18页 |
·现代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 | 第18-19页 |
·频数统计 | 第18页 |
·关联分析 | 第18-19页 |
2.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研究内容 | 第20-45页 |
1. 方药来源 | 第20-27页 |
·版本研究 | 第20-22页 |
·《备急千金要方》 | 第20页 |
·《千金翼方》 | 第20-21页 |
·《外台必要》 | 第21页 |
·《新修本草》 | 第21页 |
·《食疗本草》 | 第21-22页 |
·版本选择 | 第22页 |
·养生方选择标准 | 第22页 |
·入选标准 | 第22页 |
·剔除标准 | 第22页 |
·数据规范 | 第22-24页 |
·中药名称前加修饰词 | 第22-23页 |
·中药异名 | 第23-24页 |
·中药药名书写差误 | 第24页 |
·中药经过加工后的名称 | 第24页 |
·中药简称 | 第24页 |
·养生中药建库原则 | 第24-25页 |
·中药名称收录标准分析 | 第24页 |
·中药药名收录原则 | 第24-25页 |
·中药药性收录原则 | 第25页 |
·资料 | 第25-27页 |
·养生中药 | 第25-26页 |
·养生方剂 | 第26-27页 |
2. 唐代养生中药研究 | 第27-30页 |
·养生中药药性研究 | 第27-30页 |
·养生中药四气研究 | 第27-28页 |
·养生中药五味研究 | 第28-29页 |
·养生中药毒性研究 | 第29-30页 |
3. 唐代健康养生方的方药规律研究 | 第30-45页 |
·药物分析 | 第30-40页 |
·药物频次分析 | 第30-35页 |
·全部功效用药频率统计 | 第30-34页 |
·不同功效用药集中度统计 | 第34-35页 |
·关联分析 | 第35-40页 |
·组方分析 | 第40-41页 |
·功效分析 | 第41-42页 |
·剂型特点分析 | 第42-43页 |
·用法特点分析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65页 |
1. 方源书目表 | 第49页 |
2. 养生方书卷次统计表 | 第49-50页 |
3. 养生中药药源表 | 第50-53页 |
4. 唐代养生方中全部功效药物频次分布表 | 第53-57页 |
5. 唐代养生方中不用功效药物频次分布表 | 第57-62页 |
6. 方药资源平台图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