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血蓝蛋白 | 第7-9页 |
·金属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研究金属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光谱技术 | 第11-15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第11-12页 |
·荧光分析法 | 第12-13页 |
·圆二色谱法 | 第13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 第13-14页 |
·拉曼光谱法 | 第14-15页 |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论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 第15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Cu~(2+)与KLH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 | 第17-27页 |
·引言 | 第17页 |
·实验部分 | 第17-19页 |
·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主要仪器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第18页 |
·荧光光谱法 | 第18-19页 |
·圆二色谱法 | 第1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9-26页 |
·荧光发射光谱 | 第19-22页 |
·荧光猝灭机理 | 第20-21页 |
·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 | 第21-22页 |
·相互作用力类型 | 第22页 |
·Cu~(2+) 对KLH构象的影响 | 第22-26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22-24页 |
·同步荧光光谱 | 第24-25页 |
·圆二色谱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不同形态铬与KLH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 | 第27-39页 |
·引言 | 第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主要试剂 | 第27-28页 |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紫外示差吸收光谱法 | 第28页 |
·荧光光谱法 | 第28页 |
·圆二色谱法 | 第28-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8页 |
·紫外示差吸收光谱 | 第29-31页 |
·荧光猝灭机理 | 第31-34页 |
·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 | 第34-35页 |
·作用力类型 | 第35页 |
·Cr (Ⅲ) 和Cr (Ⅵ) 对KLH构象的影响 | 第35-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Zn~(2+)、Cd~(2+)、Hg~(2+)与KLH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 | 第39-52页 |
·引言 | 第39-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主要仪器 | 第40-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第41页 |
·荧光光谱法 | 第41页 |
·圆二色谱法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1页 |
·荧光发射光谱 | 第41-43页 |
·荧光猝灭机理 | 第43-46页 |
·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 | 第46-47页 |
·相互作用力 | 第47页 |
·同步荧光光谱 | 第47-49页 |
·圆二色谱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2-53页 |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