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词入辽—子弟书的传播与清代东北孝治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6-7页 |
二、研究的方法论视角 | 第7-10页 |
三、前人的研究 | 第10-17页 |
(一)清代孝治观念体系研究回顾 | 第10-14页 |
(二)子弟书研究回顾 | 第14-15页 |
(三)其他学科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文明的进程:辽沈子弟书播迁历程 | 第17-29页 |
一、宗室还国与子弟书入辽 | 第17-20页 |
二、上层满人生活与清音子弟书的创制 | 第20-22页 |
三、子弟书在盛京旗人中的流行及其创作繁荣 | 第22-26页 |
四、子弟书在东北民间社会的广泛传播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文化的复合:子弟书中的孝治观念 | 第29-41页 |
一、内与外:子弟书中满族孝观念的衍变 | 第29-34页 |
(一)满洲宗族与清代孝治 | 第29-31页 |
(二)“孝”与满洲礼俗 | 第31-34页 |
二、上与下:子弟书中的“大孝”与“小孝” | 第34-36页 |
(一)“孝”与宗法权利 | 第35-36页 |
(二)孝行的范畴与忠孝之择 | 第36页 |
三、关系:子弟书中孝观念的承继与交错 | 第36-41页 |
(一)孝观念与家庭关系 | 第37-38页 |
(二)“孝”的要素与内涵 | 第38-41页 |
第四章 表演与教化:辽沈子弟书与清代孝治教化 | 第41-53页 |
一、辽沈子弟书的劝世之志 | 第41页 |
二、辽沈子弟书与清代孝治观念的转向 | 第41-44页 |
三、清代的孝治教化观念 | 第44-46页 |
四、辽沈子弟书的表演性与礼仪过程 | 第46-53页 |
(一)子弟书的表演场景 | 第46-47页 |
(二)子弟书与堂会演出 | 第47-48页 |
(三)子弟书的请场仪式 | 第48-50页 |
(四)子弟书与旗人结社活动 | 第50-51页 |
(五)子弟书的市井化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一、工具类 | 第54页 |
二、著作类 | 第54-56页 |
三、论文类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