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法院论文

论判决书的可接受性--以理解理论为视角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1页
第一章 理解理论概述第11-18页
 第一节 理解理论的历史脉络第11-12页
  一、文学阶段第11页
  二、释义学阶段第11-12页
 第二节 理解的本质第12-18页
  一、理解的实践性第13页
  二、理解的对话性第13-14页
  三、理解的语言性第14页
  四、理解的语境性第14-15页
  五、理解的比喻性第15-16页
  六、理解的创造性第16-18页
第二章 理解与判决书第18-31页
 第一节 理解的特性分析第18-24页
  一、判决书的目的是实现理解第18-21页
  二、判决书具有理解特性第21-24页
 第二节 影响判决书可接受性的因素第24-31页
  一、对一则案例的分析第24-26页
  二、主体行为的对话性对判决书可接受性的影响第26-28页
  三、主体语言的修辞性对判决书可接受性的影响第28-29页
  四、主体行为的语境性对判决书可接受性的影响第29-31页
第三章 提高判决书可接受性的建议第31-42页
 第一节 法官应选择正确的工作行为类型第31-35页
  一、法官工作行为存在的问题第31-33页
  二、法官要重视工作行为的对话性第33-35页
 第二节 法官要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第35-39页
  一、法官语言修辞能力存在的问题第35-36页
  二、法官语言修辞能力的内容第36-39页
 第三节 法官要善于了解和运用各种语境性因素第39-42页
  一、法官在了解和运用语境性因素方面存在的问题第39-40页
  二、努力提高语境分析的能力第40-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仲裁第三人的权利
下一篇: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