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雾润滑系统在5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油雾润滑的使用背景 | 第9-10页 |
| ·油雾润滑系统简介 | 第10-1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离心泵改造方案确定 | 第13-19页 |
| ·催化裂化概述 | 第13页 |
| ·5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流程与机泵运行状况 | 第13-14页 |
| ·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 第14-17页 |
| ·油雾主机 | 第15页 |
| ·空气供给部分 | 第15页 |
| ·油料供给部分 | 第15页 |
| ·油雾发生装置 | 第15-16页 |
| ·控制部分 | 第16页 |
| ·油雾分配 | 第16-17页 |
| ·收集部分 | 第17页 |
| ·油雾润滑系统的选择与应用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雾化原理与油雾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28页 |
| ·雾化原理 | 第19-26页 |
| ·油雾的颗粒度及其分布 | 第26-27页 |
| ·颗粒度大小及其分布 | 第26页 |
| ·影响油雾颗粒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油雾润滑系统物理分析及数学模型 | 第28-36页 |
| ·控制体积法 | 第28页 |
| ·流体动力学分析 | 第28-29页 |
| ·流场计算 | 第29-33页 |
| ·流体域的数值离散 | 第29-30页 |
| ·流场计算的Simple算法 | 第30页 |
| ·流场计算的三维湍流模型 | 第30-33页 |
| ·流体域建模 | 第33-34页 |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油雾润滑相关计算与选择 | 第36-44页 |
| ·油雾润滑管的选择 | 第36页 |
| ·油雾输送管的内径 | 第36页 |
| ·轴承的耗油量计算 | 第36-38页 |
| ·滚动轴承所需油雾量的计算 | 第36-37页 |
| ·滚动轴承的通风孔和油池的设计 | 第37-38页 |
| ·系统的选型 | 第38-40页 |
| ·单台机泵的耗油量的确定 | 第38-39页 |
| ·主机型号的选择 | 第39-40页 |
| ·润滑油的合理选择 | 第40-41页 |
| ·凝缩嘴的选择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六章 油雾润滑系统改造及经济评估 | 第44-54页 |
| ·管路的组成与改造要求 | 第44-45页 |
| ·管路组成 | 第44页 |
| ·油雾分配主管的安装 | 第44-45页 |
| ·机泵采用油雾润滑的界定原则 | 第45页 |
| ·AY型离心泵的基本构造 | 第45-47页 |
| ·离心泵应用油雾润滑的标准 | 第47页 |
| ·离心泵油雾改造设计 | 第47-48页 |
| ·纯油雾润滑的改造 | 第47-48页 |
| ·吹扫型油雾润滑的应有特点 | 第48页 |
| ·油雾润滑系统的应用效果 | 第48-51页 |
| ·机泵摩擦副冷却的改善 | 第48-49页 |
| ·机泵摩擦副润滑效果的改善 | 第49页 |
| ·节省机泵维修费用 | 第49-51页 |
| ·经济效益评估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七章 油雾润滑的特点与日常维护 | 第54-58页 |
| ·油雾润滑的优点 | 第54-55页 |
| ·油雾润滑的缺点 | 第55页 |
| ·油雾润滑待完善项 | 第55-56页 |
| ·系统的例行维护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