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国内外孕镶金刚石钻头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国内外孕镶金刚石切削元件切削力学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孕镶金刚石钻头的切削原理与失效分析 | 第15-26页 |
·孕镶金刚石钻头破岩的基本原理 | 第15-20页 |
·孕镶金刚石钻头的性能特点 | 第15-16页 |
·孕镶金刚石钻头钻进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20页 |
·金刚石粒度 | 第16-18页 |
·金刚石浓度 | 第18-19页 |
·胎体材料性能 | 第19-20页 |
·孕镶金刚石钻头的切削原理 | 第20页 |
·孕镶金刚石钻头的失效分析 | 第20-25页 |
·正常磨损失效 | 第21-22页 |
·非正常磨损失效 | 第22-25页 |
·顶心失效 | 第22-24页 |
·泥包失效 | 第24-25页 |
·保径失效和孕镶齿断裂失效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孕镶金刚石钻头切削性能实验研究 | 第26-57页 |
·实验目的 | 第26页 |
·实验装置改造设计 | 第26-36页 |
·微钻实验装置及主要技术参数 | 第26-28页 |
·测试系统设计 | 第28-34页 |
·扭矩、钻压传感器接头设计 | 第28-30页 |
·传感器电桥设计 | 第30-31页 |
·传感器的标定 | 第31-32页 |
·钻进深度和磨损量测量装置 | 第32-34页 |
·水力循环系统设计 | 第34页 |
·孕镶微钻头结构设计 | 第34-36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36-40页 |
·金刚石参数选择 | 第36页 |
·胎体配方选择 | 第36-38页 |
·钻进参数选择 | 第38页 |
·实验岩样选择 | 第38-39页 |
·正交实验方案设计与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孕镶金刚石钻头钻进井底的过程 | 第40-42页 |
·切削性能分析评价方法与实验结果 | 第42-56页 |
·切削效率分析评价方法与实验结果 | 第42-48页 |
·极差分析 | 第42-46页 |
·方差分析 | 第46-48页 |
·耐磨性能分析评价方法与实验结果 | 第48-51页 |
·极差分析 | 第48-50页 |
·方差分析 | 第50-51页 |
·金刚石磨损特性 | 第51-54页 |
·胎体磨损特性 | 第54-55页 |
·自锐性 | 第55-56页 |
·最优因素水平组合表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孕镶齿切削力实验研究 | 第57-75页 |
·切削力的来源 | 第57页 |
·孕镶齿切削力经验模型建立 | 第57-69页 |
·钻进软岩石时切削力经验模型建立 | 第57-62页 |
·钻进中硬岩石切削力经验模型建立 | 第62-65页 |
·钻进坚硬岩石切削力经验模型建立 | 第65-69页 |
·孕镶金刚石钻头切削力经验模型建立—孕镶齿切削载荷的合成 | 第69-71页 |
·孕镶金刚石钻头切削力学分析软件开发 | 第71-73页 |
·软件的功能 | 第71页 |
·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环境 | 第71-72页 |
·软件的基本结构原理 | 第72-73页 |
·软件的应用途径 | 第73页 |
·评估钻头的切削效率 | 第73页 |
·评估钻头的抗回旋能力 | 第73页 |
·评估钻头在定向井和水平井中的钻进性能 | 第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5章 孕镶金刚石钻头室内实验研究 | 第75-83页 |
·实验钻头和实验设备 | 第75-76页 |
·实验过程 | 第76-78页 |
·实验测试结果分析 | 第78-81页 |
·实验测试结果与切削力经验模型计算结果对比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6章 总结 | 第83-85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83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83页 |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