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2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亚硝胺消毒副产物的研究现状 | 第13-26页 |
| ·检测方法 | 第13-14页 |
| ·前体物研究 | 第14-18页 |
| ·生成机制 | 第18-21页 |
| ·控制技术 | 第21-25页 |
| ·待研究的问题 | 第25-26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 第2章 亚硝胺消毒副产物的分析测试方法 | 第29-36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29页 |
| ·样品预处理 | 第29-30页 |
| ·流动相条件 | 第30-33页 |
| ·质谱条件 | 第33-34页 |
| ·工作曲线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我国饮用水中亚硝胺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特性研究 | 第36-7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 ·水样采集与保存 | 第36页 |
| ·亚硝胺消毒副产物测试 | 第36页 |
| ·一氯胺的配制方法 | 第36-37页 |
| ·亚硝胺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试验 | 第37页 |
| ·其他水质参数测试 | 第37-39页 |
| ·水样的一般性水质指标 | 第39-53页 |
| ·常规水质参数 | 第39-41页 |
| ·三维荧光光谱 | 第41-49页 |
| ·分子量分布 | 第49-53页 |
| ·原水的亚硝胺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 | 第53-56页 |
| ·亚硝胺消毒副产物实际浓度的测定与分析 | 第56-60页 |
| ·出厂水 | 第56-58页 |
| ·管网水 | 第58-60页 |
| ·亚硝胺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特性研究 | 第60-73页 |
| ·水源污染特性 | 第60-71页 |
| ·自来水厂生成特性分析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4章 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对 NDMA 的控制机理与概化模型 | 第75-10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6-80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76-77页 |
| ·试验方案 | 第77页 |
| ·NDMA 测试方法 | 第77页 |
| ·二甲胺(DMA)测试方法 | 第77-80页 |
| ·一氯胺的配置方法 | 第80页 |
| ·含二甲胺结构化合物的 NDMA 生成特性 | 第80-90页 |
| ·自由氯消毒 | 第80-85页 |
| ·氯胺消毒 | 第85-90页 |
| ·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对 NDMA 的控制效果研究 | 第90-103页 |
| ·二甲胺(DMA) | 第92-94页 |
|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olyDADMAC) | 第94-96页 |
| ·杀虫脒 | 第96-98页 |
| ·绿麦隆 | 第98-100页 |
| ·抗蚜威 | 第100-103页 |
| ·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对 NDMA 的控制机理与概化模型 | 第103-10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7-109页 |
| ·结论 | 第107-108页 |
| ·建议 | 第108-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18页 |
| 致谢 | 第118-120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