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目标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14-25页 |
一、模型类型及研究人群 | 第14页 |
二、模型构建及方程 | 第14-22页 |
三、参数含义 | 第22-24页 |
四、数据来源 | 第24页 |
五、模型分析方法及检验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25-80页 |
一、研究参数的确定 | 第25-37页 |
(一) 人口学参数 | 第25-27页 |
(二) 性传播参数 | 第27-32页 |
(三) 静脉注射传播参数 | 第32-34页 |
(四) 检测治疗相关参数 | 第34-37页 |
(五) 其它参数-艾滋病进展率 | 第37页 |
二、初始值的确定 | 第37-44页 |
(一) MSM人群的初始值 | 第40页 |
(二) IDU人群的初始值 | 第40-41页 |
(三) 嫖客和FSW人群的初始值 | 第41-42页 |
(四) 一般人群的初始值 | 第42-44页 |
三、基线参数条件下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预测 | 第44-50页 |
(一) 每年存活HIV/AIDS人数 | 第44-46页 |
(二) 每年新发HIV感染人数 | 第46-48页 |
(三) 每年全人群存活AIDS病人数 | 第48页 |
(四) 每年在HIV/AIDS人群中死亡人数 | 第48-50页 |
四、干预措施变动对我国艾滋病流行趋势的影响 | 第50-80页 |
(一) 高危人群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的变动对我国艾滋病流行趋势的影响 | 第50-57页 |
(二) 注射吸毒相关参数的变动对我国艾滋病流行趋势的影响 | 第57-63页 |
(三) 检测治疗相关参数的变动对我国艾滋病流行趋势的影响 | 第63-74页 |
(四) 综合干预措施对我国艾滋病流行趋势的影响 | 第74-75页 |
(五) 敏感性分析 | 第75-8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80-87页 |
一、模型结构及方程的分析与讨论 | 第80-81页 |
二、模型参数值的分析与讨论 | 第81页 |
三、参数的变动对模型结果的影响分析 | 第81-8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7-89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87页 |
二、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87-88页 |
三、研究的创新性和意义 | 第88页 |
四、研究的局限性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5页 |
综述 | 第105-127页 |
REFERENCES | 第117-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在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128-129页 |
个人简历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