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表格 | 第11-12页 |
| 插图 | 第12-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0页 |
| ·引言 | 第16-18页 |
| ·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地震动强度的方向性 | 第20-34页 |
| ·问题背景 | 第20-22页 |
| ·包络投影 | 第22-26页 |
| ·包络与谱值 | 第22-23页 |
| ·离散实现 | 第23-26页 |
| ·全向反应谱 | 第26-29页 |
| ·定义 | 第28页 |
| ·全向谱的可视化 | 第28-29页 |
| ·独立于方向的度量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4页 |
| 第三章 基于非漂移小波的时程调整方法 | 第34-46页 |
| ·问题背景 | 第34-36页 |
| ·时程调整过程 | 第36-37页 |
| ·调整函数 | 第37-42页 |
| ·时程调整过程示例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6页 |
| 第四章 基于条件独立属性的剪切波速模型来估计V_(S30)参数 | 第46-58页 |
| ·引言 | 第46-47页 |
| ·V_s剖面数据集 | 第47页 |
| ·相关模型 | 第47-48页 |
| ·基于条件独立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50页 |
| ·条件独立属性 | 第49-50页 |
| ·新的相关模型 | 第50页 |
| ·模型比较 | 第50-55页 |
| ·数据准备 | 第51页 |
| ·误差度量 | 第51-52页 |
| ·模型精度 | 第52-53页 |
| ·由V_(S30)给GMPEs带来的误差 | 第53-55页 |
| ·小结 | 第55-58页 |
| 第五章 谱元法与透射边界的配合使用及其稳定性研究 | 第58-78页 |
| ·谱元法基本原理 | 第60-67页 |
| ·谱元法的透射公式使用 | 第67-74页 |
| ·非等距的透射公式 | 第67-68页 |
| ·稳定性措施 | 第68-74页 |
| ·计算分析 | 第74-77页 |
| ·选取模型参数 | 第74页 |
| ·计算内容 | 第74-77页 |
| ·小结 | 第77-78页 |
| 第六章 场地条件的地形因素及其在Ms 7级芦山地震动分析中的应用 | 第78-88页 |
| ·相关研究背景 | 第78-79页 |
| ·芦山地震强地震动记录分析 | 第79-81页 |
| ·地形放大 | 第81-85页 |
| ·小结 | 第85-8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 ·结论 | 第88-89页 |
| ·展望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104页 |
| 简历 | 第104-106页 |
| 博士后期间完成文章目录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