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论 | 第10-1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10页 |
·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的写作框架 | 第17-19页 |
第1章 中国构建生态型政府的理论基础 | 第19-31页 |
·生态行政理论 | 第19-23页 |
·生态行政的涵义和特点 | 第19-21页 |
·生态行政的兴起与发展 | 第21-23页 |
·西方生态哲学思想的演进 | 第23-25页 |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 | 第23-24页 |
·西方生态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24-25页 |
·科学发展观 | 第25-28页 |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 第26-28页 |
·公共服务理论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2章 中国构建生态型政府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31-42页 |
·中国构建生态型政府面临的问题 | 第31-36页 |
·从体制上看,我国环境管理的体制十分落后 | 第32-33页 |
·从文化上看,我国公民的环保参与意识不足 | 第33-34页 |
·从法律上看,我国缺乏切实可行的生态法律 | 第34-35页 |
·从绩效评估看,我国缺乏对生态管理绩效的评估 | 第35-36页 |
·影响我国生态型政府构建的原因分析 | 第36-41页 |
·影响我国生态型政府构建的外因分析 | 第37-38页 |
·影响我国生态型政府构建的内因分析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国外生态行政实践带来的启示 | 第42-51页 |
·国外在环境管理上的体制建设 | 第42-44页 |
·国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联合推动 | 第43页 |
·三级行政部门负责的制度 | 第43-44页 |
·采用“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模式 | 第44页 |
·国外在公民环保意识上的培养 | 第44-46页 |
·环保教育从小开始 | 第44-45页 |
·利用媒体对公民进行环保宣传 | 第45页 |
·通过立法保障公民的环保信息知情权 | 第45-46页 |
·为公民担起环保评价主体的角色提供法律保障 | 第46页 |
·国外的经济政策与环境保护相迎和 | 第46-47页 |
·“谁污染谁付费”原则的提出 | 第46-47页 |
·加大对新兴环保产业的扶持 | 第47页 |
·金融信贷的大力支持 | 第47页 |
·国外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 | 第47-49页 |
·环境公益诉讼中对原告的诸多鼓励措施 | 第48页 |
·鼓励公益团体参与诉讼 | 第48-49页 |
·公益诉讼范围的扩大 | 第49页 |
·规范了诉讼的基本前提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我国构建生态型政府的对策建议 | 第51-62页 |
·重塑政府的“生态”意识 | 第51-54页 |
·重塑政府的生态安全意识 | 第51-52页 |
·重塑政府的生态经济意识 | 第52-53页 |
·重塑政府的生态责任意识 | 第53-54页 |
·完善生态行政的保障机制 | 第54-56页 |
·完善生态行政的决策机制 | 第54-55页 |
·完善生态行政的执行机制 | 第55-56页 |
·完善生态行政的监督机制 | 第56页 |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 第56-59页 |
·健全环境保护法,保证环境管理人员有法可依 | 第57-58页 |
·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 第58-59页 |
·建立健全生态绩效考核机制 | 第59-61页 |
·经济上走“绿色”发展道路,将绿色 GDP 作为生态绩效的重要指标 | 第59-60页 |
·生态绩效考核作为影响公务员升迁的长效机制建立和推行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