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高层建筑横风向风荷载特性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横风向气动力特性 | 第12-13页 |
| ·气动阻尼的识别与特性 | 第13-14页 |
| ·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效应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横风向风振响应特性 | 第14-15页 |
| ·横风向风振响应计算方法 | 第15-16页 |
| ·本文的主要目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基于多国规范的高层建筑横风向风荷载特性研究 | 第18-41页 |
| ·中日澳风荷载规范简介 | 第18-22页 |
| ·中国规范 | 第18-20页 |
| ·日本规范 | 第20-22页 |
| ·澳大利亚/新西兰规范 | 第22页 |
| ·矩形高层建筑横风向风荷载参数分析 | 第22-28页 |
| ·高宽比对矩形高层建筑横风向风荷载的影响 | 第22-24页 |
| ·宽厚比对矩形高层建筑横风向风荷载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周期对矩形高层建筑横风向风荷载的影响 | 第25-26页 |
| ·阻尼比对矩形高层建筑横风向风荷载的影响 | 第26-27页 |
| ·风压对矩形高层建筑横风向风荷载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方形与圆形高层建筑风荷载对比分析 | 第28-30页 |
| ·带削角与凹角矩形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研究 | 第30-31页 |
| ·中日澳三国规范关于高层建筑风荷载的对比研究 | 第31-39页 |
| ·中日澳三国规范关于高层建筑风荷载分析 | 第31-36页 |
| ·中日规范风荷载与风洞试验对比 | 第36-38页 |
| ·中日澳三国规范结果差异分析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三章 单体高层建筑横风向风荷载特性与风振效应的风洞试验研究 | 第41-50页 |
| ·风洞试验概况 | 第41-43页 |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4-49页 |
| ·楼层等效静风荷载 | 第44-47页 |
| ·基底风致振动响应 | 第47-48页 |
| ·顶层加速度响应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群体高层建筑横风向风荷载特性与风振效应的风洞试验研究 | 第50-79页 |
| ·风洞试验概况 | 第50-55页 |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55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78页 |
| ·平均风压特性 | 第55-63页 |
| ·脉动风压特性 | 第63-70页 |
| ·基底风致振动响应与楼层等效风荷载 | 第70-76页 |
| ·风振响应 | 第76-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五章 基于虚拟激励法的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响应分析 | 第79-93页 |
| ·虚拟激励法的基本原理 | 第79-80页 |
| ·基于虚拟激励法的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响应分析 | 第80-81页 |
| ·工程算例 | 第81-91页 |
| ·单体高层建筑 | 第81-85页 |
| ·群体高层建筑 | 第85-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93-95页 |
| ·结论 | 第93-94页 |
| ·展望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1-102页 |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