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强夯法概述 | 第9-10页 |
| ·强夯法适用范围 | 第9-10页 |
| ·强夯法在我国的应用 | 第10页 |
| ·强夯法分类 | 第10-14页 |
| ·普通强夯 | 第11-12页 |
| ·特种强夯 | 第12-14页 |
| ·强夯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强夯加固机理的研究 | 第14-15页 |
| ·强夯数值模拟现状 | 第15页 |
| ·强夯现场试验和检测 | 第15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和路线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和加固模式研究 | 第17-32页 |
| ·有效加固深度定义 | 第17页 |
| ·有效加固深度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 ·土体性质因素 | 第17-18页 |
| ·强夯工艺因素 | 第18-19页 |
| (1) 强夯施加的总夯击能 | 第18页 |
| (2) 夯点间距 | 第18页 |
| (3) 夯击击数 | 第18-19页 |
| (4) 夯锤形状 | 第19页 |
| ·有效加固深度计算公式归纳 | 第19-23页 |
| ·梅那公式及系数修正法 | 第19-20页 |
| ·能量守恒法 | 第20-21页 |
| ·模型计算法 | 第21-22页 |
| ·理论分析法 | 第22页 |
| ·规范查表法 | 第22-23页 |
| ·强夯加固模式的研究 | 第23-26页 |
| ·产生加固区的形状 | 第23-25页 |
| ·加固粗颗粒填土地基的模式简化 | 第25-26页 |
| ·简化模式下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公式的计算 | 第26-31页 |
| ·计算公式的建立 | 第26-30页 |
| ·计算公式的实例验证 | 第30-31页 |
| ·本章结论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强夯效果分析评价 | 第32-41页 |
| ·强夯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 第32-36页 |
| ·地基承载力的定义及其表达形式 | 第32页 |
| ·地基土中应力状态 | 第32-33页 |
|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 第33-36页 |
| ·地基土压缩模量的确定 | 第36-37页 |
| ·压缩模量的定义 | 第36页 |
| ·压缩模量的计算公式 | 第36页 |
| ·压缩模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 ·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与土质参数、施工参数的关系研究 | 第37-40页 |
| ·土体工程性质 | 第37-38页 |
| ·土层结构的影响 | 第38页 |
| ·强夯施工设计参数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与土质参数和施工参数的关系建立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现场试验研究 | 第41-52页 |
| ·岩土工程概况 | 第41-42页 |
| ·场地地层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 | 第41-42页 |
| ·地下水及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 第42页 |
| ·强夯试验方案选择设计 | 第42-44页 |
| ·单击夯击能 | 第42页 |
| ·夯击击数的确定 | 第42-43页 |
| ·夯击遍数 | 第43页 |
| ·夯点布置及间距 | 第43页 |
| ·夯后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估算 | 第43-44页 |
| ·现场检测试验分析结果研究 | 第44-51页 |
| ·夯沉量试验 | 第44-46页 |
| ·重型动力触探检测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 ·载荷板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 ·瑞雷波检测分析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2页 |
| ·进一步建议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