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的历程及现状 | 第11-14页 |
·课题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环境参数采集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16-23页 |
·系统方案设计 | 第16-18页 |
·基本步骤 | 第16-17页 |
·系统方案总体设计 | 第17-18页 |
·基本工作原理 | 第18页 |
·数据融合技术 | 第18-22页 |
·两级信息融合技术原理及应用 | 第18-21页 |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区域环境二级融合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系统关键器件选择及原理 | 第23-34页 |
·环境参数采集器各传感器的选择及原理 | 第23-31页 |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及原理介绍 | 第23-26页 |
·湿度传感器的选择及原理介绍 | 第26-29页 |
·风速传感器技术指标及简介 | 第29页 |
·噪声传感器技术指标及原理介绍 | 第29-30页 |
·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选择及原理介绍 | 第30-31页 |
·环境参数采集器主控部件 | 第31-33页 |
·单片机型号选择 | 第31-32页 |
·AT89C52 单片机的特点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4-44页 |
·系统硬件设计原则 | 第34页 |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 第34-35页 |
·电源模块 | 第35-36页 |
·环境参数采集处理模块 | 第36-39页 |
·环境参数数据采集原理 | 第36页 |
·单片机实现环境参数采集 | 第36-37页 |
·串行接口通信模块 | 第37-39页 |
·传输模块 | 第39-41页 |
·无线传输模块选型及功能介绍 | 第39-41页 |
·硬件稳定设计 | 第41-43页 |
·排阻 | 第41-42页 |
·印制电路板抗干扰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4-50页 |
·系统软件设计原则及方法 | 第44-45页 |
·软件设计原则 | 第44-45页 |
·软件设计步骤 | 第45页 |
·编程语言 | 第45页 |
·编程语言的选择 | 第45页 |
·软件总体设计 | 第45-46页 |
·串口通信子程序设计 | 第46-48页 |
·上位机通信软件设计 | 第46-47页 |
·下位机通信软件设计 | 第47-48页 |
·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六章 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0-61页 |
·上位机软件的基本功能 | 第50页 |
·上位机软件的实现方法 | 第50-51页 |
·Visual Basic 6.0 介绍 | 第51页 |
·Access 介绍 | 第51页 |
·上位机软件总体设计 | 第51-53页 |
·串口通信设计 | 第53页 |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第53-57页 |
·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登陆界面设计 | 第54-55页 |
·环境参数监测系统操作界面设计 | 第55-56页 |
·环境参数监测系统运行界面设计 | 第56-57页 |
·环境参数监测系统帮助界面设计 | 第57页 |
·各部分程序设计 | 第57-58页 |
·Access 后台数据库的设计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8页 |
·实验结果 | 第61-65页 |
·环境参数采集系统实验及结果 | 第61-63页 |
·信息融合及数据处理实验仿真 | 第63-65页 |
·实验总结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